• 51阅读
  • 0回复

日本经济“两点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1-06
第6版(国际)
专栏:经济论坛

  日本经济“两点论”
  冯昭奎
  近来日本经济形势一进一退,扑朔迷离。去年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实际增长率为1%,第三季度又跌为负1%,第四季度统计数字尚未公布,从景气指标看总体趋向好转。
  对2000年乃至今后几年的日本经济形势,宜取“两点论”来加以观察。
  “合”与“分”。GDP的增长率是构成GDP的各需求项目增长率的“合成”,它告诉人们经济形势总的动向。但为了搞清某一时期增长率变化的原因,还需分别剖析GDP各需求项目的增长情况;比如,去年第一季度表现最突出的是公共投资,比上季度增长了6%;第二季度表现最突出的是民间住宅投资,比上季度增长了16.1%,据称是创了历史纪录。然而,到了第三季度,几乎找不到表现突出的项目,难怪又跌为负增长。
  从1999年前三季度GDP增长的“角色变换”可以看出,第一、二季度推动增长的主要角色都是靠“政策效果”,公共投资用的是财政资金自不必说,住宅投资也是靠政府从税制上对住宅贷款给予优惠才出现“猛升”的。而当去年第三季度“政策效果”气力不继之时,推动GDP增长的最大头——个人消费和民间设备投资未能顶替上来。由于包括住宅投资在内的整个民间需求占GDP的比重超过80%,因此,只要民间需求上不来,整个日本经济就不可能出现真正的复苏。
  “宏观”与“微观”。虽然从宏观看,去年第三季度GDP增长率出现倒退,但是从微观看,民间企业的收益有所改善,多数大银行经营赤字已经消除。企业收益得以改善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通过调整“三个过剩”(设备过剩、雇佣过剩、债务过剩)而降低了经营成本。然而,千万家企业为改善经营、增加效益的合理化努力在宏观层次上却构成了“合成的谬误”,对整个经济产生了紧缩效应。比如,处理三个过剩会导致压抑设备投资,使失业率上升和就业不安心理蔓延,当然又会压抑个人消费,从而影响整个景气的恢复。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经济变好,景气变坏”。这里说的“景气”是指短期经济形势;“经济”是指影响中长期发展的经济结构。今后,当千万家民间企业改善了经营,增加了效益,有余力开展新的投资活动,就可能促使宏观经济的主要需求项目——个人消费和设备投资趋向恢复,进入“经济变好,景气也变好”的境界。
  “供给”和“需求”。一般来说,人们对中长期经济发展的前景主要是从供给的角度,即依据劳动投入、资本投入、技术进步这三大要素的变化来进行预测的。所谓“潜在增长率”就是供给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时的增长率。进入新世纪后,日本的上述三要素将发生深刻的变化。首先是由于人口的“少子高龄化”将导致劳动投入趋于减少,同时预计资本存量的增长率偏低,因此虽有技术进步可望对增长率作出年均1%的贡献,但综合起来看潜在增长率确实难以令人乐观。
  然而,即使对于中长期的经济预测,也需坚持“两点论”,即不仅要看“供给”也要看“需求”。例如90年代初日本经济企划厅对日本经济潜在增长率的预测是3.75%,经济界的多数意见则是4%。但90年代日本经济的实际增长率只有1%。当今民间企业背上“三个过剩”的沉重包袱,同泡沫经济破灭后人们仍然高估经济增长前景不无关系。
  90年代日本经济出现“十年萧条”,显然不是因为供给方面限制了增长,而主要是需求不足所致。这说明对于日本经济来说,即便是中长期预测也应该注意需求方面,而不宜过于注重供给方面。可以预料,新世纪日本经济的增长固然会受到年轻劳动力不足等供给方面的制约,但更主要的制约很可能依然是需求不足。
  今后,日本不仅需要挖掘国内的真正的需求,更需从局限于本国的“小需求主义”跳出来,转向亚洲地区乃至全球的“大需求主义”。如果日本注意利用和开发亚洲地区乃至全球现实的和潜在的需求,将其作为支撑21世纪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基础,那么,目前如同一盘“死棋”的日本经济完全可能在亚洲经济这个“大棋盘”之中搞活,日本经济仍将会有光明的前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