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触目惊心的盗版市场——来自三城市音像城的暗访报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2-26
第5版(大地周刊)
专栏:

  触目惊心的盗版市场
  ——来自三城市音像城的暗访报告
  联合记者组
  去年8、9月间,本报参与的首都五家新闻单位组成的记者组,先后对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江西五省的音像市场进行了先暗后明的实地调查,发现正版音像制品的市场生存环境严重恶化。调查结果引起中央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一场以“金华纳”、“金龙影业”、“太阳精品”、“环球精品”等三十余个品种为主要打击目标的反盗版战役在全国范围推开,共收缴盗版VCD三百多万盘,相对遏制了系列盗版VCD公开占领市场的局面。
  一些口碑不佳的音像市场,在这次行动中状况如何呢?1月13日至18日,中国音像协会组织的,由中国文化报、新闻出版报、中央电视台和中国音像杂志的五名记者组成的记者组,暗访了郑州、西安和成都这三个城市的音像市场,所见所闻仍不容乐观,市场环境并没有明显好转。
  令而不行法同虚设
  1月13日上午,记者组查访河南音像城。该音像城是文化厅与河南铁路部门合办的,约七十个摊位。据介绍,正版占有率约在百分之七十左右。但据记者组现场察看,仍有盗版上架,一些被文化部明令查抄的盗版系列仍摆放在货架上(如《中国十大金曲MTV》等)。一些系列品牌电影VCD也有明显的盗版嫌疑(如一种深蓝色纸盒包装,印有四颗银星的系列故事片和金色纸盒包装的VCD)。据记者组估计,该音像城的正版占有率在百分之五十左右。随后,记者组向管理部门了解情况,得知该音像城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即将实行的“音像制品售前登记制”等。在交谈中了解到,管理部门对无出版社、无编码、无SID码的非法音像制品的查抄比较容易,但对所有证号俱全的盗版(完全仿制和内容侵权的),在认定上有一定困难,查抄就比较麻烦。
  此外,记者组还在另一座音像制品集中经营场所河南中博电脑城以及郑州繁华商业区的华联、亚细亚、国际等大型商业场所的音像制品专柜中发现了盗版,其中包括文化部发文查抄的盗版系列。
  1月14日、15日,记者组来到西安市新欧亚音像批发市场和西安电器城音像世界。多个摊位都在卖无硬盒纸套装盗版VCD,片子比较新,有刚上映的《没完没了》、《紧急迫降》、《我的父亲母亲》、《我的1919》、《洗澡》和国外的《安娜与国王》等影片,如果说有的品种还可搪塞说是辨认不清,而这种三无(无出版社、无ISRC、无SID码)故事片则是一目了然。与“新欧亚”一致的是,这个市场也是录音制品在唱主角,有的专营盒带,有的专卖CD,有的是DVD专卖点(DVD标价二十五元/张,如果批量购买,可以划价到二十二元/张,而且品种较全,约六十种左右),生意大都不错。现在这些非法录音制品非常注重品牌,在封面最显著的位置突出品牌标识,而且还都印有“原装正版”,“保护知识产权,购买正版产品”等字样,以迷惑消费者。记者看到,这几年走红的大牌歌星的专辑,几乎都有,甚至还能买到整套的《披头士全集》(BestTheBeatles1—5)和《U2》、《玛利亚·凯丽》、《惠特尼·休斯顿》、《席琳·狄翁》等大牌歌星专辑,以及《贝多芬交响乐全集》、《卡拉扬作品集》、《西班牙吉他》等著名古典音乐和大量的轻音乐等,品种应在五百种以上。记者在“新欧亚”就注意到的大量明星写真集,这个市场里同样非常多,有“丽人坊”、“活色生香系列”、“名人坊”等品牌,随VCD附赠的精美画册里,港台和国外女明星们穿着很暴露,做出挑逗性的姿态,这类制品大量充斥音像市场。记者在郑州和成都的音像市场都看到了这类出版物,上述三地市内几家大型百货商场的音像制品专柜也有这类制品,似有蔓延之势。
  积案如山正版受困
  1月17日上午,记者组来到成都城隍庙电子电器市场。在十二区和“金房城隍庙”音像制品交易区,记者看到,上百个摊位货品琳琅满目,人们来来往往,客流量很大,生意兴隆。在该市场,就有许多新的品牌系列,如“惠州东田”系列、“最新流行金曲”系列、“音乐谷”系列和“金喇叭”系列,都有明显的盗版或侵权嫌疑。记者还发现,在该市场的一些柜台后面,还在进行盒带、光盘的“精加工”,摊主组织人员将进来的散件(裸片与外封和塑料纸)包装为成品,然后上架销售。
  1月17日下午,记者组来到成都大发电器批发市场,其盗版DVD比“城隍庙”还要多,“王牌电影”系列有近二百个品种,国外近年的大片、好片几乎一网打尽,而且印刷、包装水平之高令人惊讶,并附质量保证书,保证是AC—3。价格十五元到三十元不等,DVD盗版碟的价格直逼VCD。在大发市场街道旁的新华书店显得门庭冷落,记者在里面看到,货架上主要摆放的是正版,但无人问津。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大发音像城第三交易区的大门口,赫然竖立的“请不要向游商购买光盘”的牌子附近,众多的游商在拉客,劝说顾客到某某摊位买“生活片”。在一些摊位上,《金瓶梅》、《潘金莲》、《杀手与娼妓》、《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三级片”公然摆在明面上销售。
  据记者从省文化厅市场主管部门了解,该音像市场和“城隍庙音像市场”各摊位的经营许可证都是去年以前批的,2000年并没有重新核发,应属“非法经营”。
  1月18日上午,记者组来到中唱成都公司,了解盗版对该公司经营的冲击。中唱成都公司经过几年的摸索,根据自身的实力,试图在制作出版民族音乐方面有所作为。成都公司相继出版了《唐古拉风》、《洗衣歌》等藏族歌曲专辑,但令人遗憾的是,盗版商竟然连民族音乐也不放过,中唱成都公司投入大量资金和心血制作的藏族音乐,几乎是出一盘被盗一盘。本来想在夹缝中杀出一条生存之路,也被盗版商前后夹击,战机尽丧,战场尽失。
  道高魔高原因安在
  记者组目睹了三地六座音像城(批发市场)混乱无序的状况。
  盗版的气焰为何如此嚣张?此次调查,一些省市主管领导同志亲自接待、主动介绍情况,表明了他们打击盗版的决心,音像管理部门并非听之任之。正版占有率上不去,原因复杂。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各地音像城或音像市场大都与电器、家电、电脑批发交易市场混在一起,有软硬件相结合的趋势,这样的综合性市场一般不会由文化市场主管部门一家管理,为打击盗版增加了相当的难度。
  盗版商适时改变战略战术,无疑给管理部门查处盗版带来新的困难。这次暗访就发现不少盘片包装样式风格统一,但却是由不同的出版社出版。还有,盗版商利用合法的外衣(出版手续一应俱全),但内容仍为盗版(侵权)的新手法。现行的查处方法,基本上以是否有合法出版手续为界定标准。一般遇到正规出版物,管理部门很难对里面的内容是否侵权作出判断。
  管理体制不顺,条块分割的现状,严重阻碍了各地管理部门的执法能力和打击力度。据了解,省与市,市与区,省会与地方,以及工商、公安等各级管理部门之间几乎都存在着利益问题,上边抓,下边放,一家查,一家放的现象相当严重。
  查找盗版的源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必须得到公安、工商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才能破获。现在较为可行的是,从包装(如精彩2000的系列外盒的模具)的特征、编码等线索顺藤摸瓜,找到盗版制作的源头。下力气,查破几个大案,对打击盗版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文化部明令查抄的盘片仍然大行其道。(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