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展军营文化风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2-26
第7版(文化专页)
专栏:

  展军营文化风采
  黑龙江省军区八一六七五部队
  ●黑龙江省军区81675部队常年驻守在祖国的东北边陲,在军地双拥共建中传播现代精神文明,促进了部队全面建设,进一步密切了军政军民团结,被沈阳军区树为基层建设标兵团,并两次被黑龙江省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被国家民委评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
  边防部队给人最深的感受就是环境艰苦和生活寂寞。我们团有句话,“白刀山、金刚台,上得去、下不来”。白刀山和金刚台是团里两个最偏远的连队,每年冬季,大雪封山期长达三个月,与世隔绝。他们管报纸叫“半月谈”,把对象来信叫“爱情双月刊”,平时吃的都是萝卜、土豆和大头菜。战士们风趣地说:“菜是圆的,天是蓝的,人都是男的。”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我们努力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来抒发官兵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的壮志豪情,确立卫国戍边、无私奉献的理想信念。
  边防部队既肩负着守卫边疆的神圣使命,同时也承担着建设边疆、繁荣边疆的光荣任务。多年来我们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运用军营文化的手段,积极投身驻地“两个文明”建设,充分发挥了团队在建设万里边疆文化长廊中的生力军作用。
  一是积极参与驻地“文化兴边”活动,做传播文明的模范。在边贸红火发展的同时,我们组织业余文艺演唱活动,寓教于乐,传播文明。“元宵灯节”经贸洽谈会上有我们的演出,赈灾晚会也有战士们的身影,“六一”儿童节我们到学校去慰问,“九九”重阳节我们到敬老院去为老人们送上欢乐。
  二是积极参与驻地救助失学儿童活动,做传播文化的模范。我们积极响应驻地开展的救助失学儿童、向社会献爱心活动,在全团提出了“班帮一名,连带一屯,营助一校”的口号,全团先后救助失学儿童一百二十六名。十多年来,就是我们团驻地的这个小村,村里的那个小学,那群听惯了军营号声、看惯了战士笑脸的孩子们,先后有十八人考上了中专,有三人考入北京名牌大学。
  三是积极参与驻地科技扶贫活动,做传播科学的模范。我们团驻地的村屯大多数生活条件较差,种田科学含量低。为了加大当地群众种田的科技含量,我们在全团发出了“传一门技术,富一方百姓”的号召,与当地政府一道带领驻地群众脱贫致富。几年来,全团先后帮扶十七个贫困村屯改变了面貌,一百二十四户村民走上了靠科学致富的道路,为边疆的繁荣和稳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