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我与群文事业同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2-26
第7版(文化专页)
专栏:

  我与群文事业同行
  上海市群艺馆 赵其华
  ●1995年4月,上海市文化局党委决定让赵其华同志到上海市群众艺术馆担任党支部书记兼馆长。当时的艺术馆是一种什么状况呢?一个建馆已达四十余年的堂堂群艺馆,搬了十四次家之后依然没有一个固定的馆址。馆内管理混乱,办公环境脏、乱、差,办公桌椅全都破旧不堪,业务设备更是少得可怜,连架音准的钢琴都没有。职工上班三三两两,有的露露脸就走了,有的干脆不来上班,只到发工资的日子才能见上一面。职工们冷漠的眼光,破陋的工作环境,这一切都使赵其华感到困难比预料中的还要大得多!
  我是一位女同志,和所有的妻子、母亲一样,充满了对丈夫、孩子的爱,但是,到群艺馆工作以后,我把这份对小家的关爱全部地投入群艺馆这个大家庭中去,用我的真诚去对待、感染每一位职工。
  我和班子成员一起做一点一滴的凝聚工作,唤回了大家对艺术馆这个家的爱心。但是,一个单位重要的是正气抬头。作为领导干部,我在原则问题上决不让步。当时,有的同志不好好工作却吵着要营养费,有的同志对转岗不满意,竟然当着我的面撕毁聘用合同,而更多的同志在观望,等待我们班子如何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由于我们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坚持原则,同时,处理和解决问题有理有节,很快赢得了大家的信任。群艺馆正气抬头了,馆里的稳定工作由此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群艺馆终于“活”起来了!
  这时,我认识到群艺馆要真正“活”起来,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实行体制改革,以改革求稳定、求发展。
  说老实话,当下决心真正搞体制改革时,我的思想压力很大。由于我们馆是率先在市文化局系统实施聘用合同制,稍有不慎,就会连刚刚稳定的局面也丢失掉。
  1998年4月1日是我和上海市群艺馆所有职工都难以忘怀的日子。这一天,在上海市公证处的公证下,我们馆顺利地实行了改国家用工为单位用工、改固定制职工为合同制职工的体制改革。从此,我们馆走上了一条全新的、虽然充满艰辛但也充满了希望的道路。当我和最后一位经过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的职工签好聘用合同和上岗协议时,禁不住百感交集、激情难抑!
  群艺馆的同志接受了这种全新的劳动关系,精神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工作量化、岗位职责明确,干群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都建立了新的、和谐融洽的关系,艺术生产力也随之得到进一步的解放。两年的实践证明,改革给群艺馆注入了极大的活力。职工们由衷地说:“我们的心气从来没有这样舒畅过,心志从来没有这样一致过,在群艺馆工作,我们越干越有劲。”
  体改后焕发出的积极性,使我们的群文工作一年比一年完成得好,活动一个比一个成功,打了一个又一个漂亮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