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耕耘十八载 彝山育英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2-26
第7版(文化专页)
专栏:

  耕耘十八载 彝山育英才
  云南省武定县麻栗棵文化站 王建才
  ●麻栗棵地处武定县近城镇东北角海拔二千多米的虎爪山巅,离县城十六公里,至今未通车路。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苗族农民年复一年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只有劳动、吃饭、睡觉三件事,听到的只是鸡鸣、狗叫、娃娃哭三种声音,文化生活十分贫乏。孩子们没事干时,也挤到对面基督教堂里听圣经和赞美诗,从中寻找乐趣。为了改善山区农民文化生活,让青少年有个文化活动的好去处,在省、州、县文化部门的支持、帮助下,1982年麻栗棵先后建立了文化站和业余美校,武定县麻栗棵文化站站长王建才由此走上了艰辛的办站(学)历程。
  文化站的建立遇到许多困难和障碍。建站之初,麻栗棵个别对文化站不怀好意的人,先是反对把村里的公房卖给文化站,后来又不准在麻栗棵建盖文化站,不许在集体地盘上建文化站。几经周折,无奈我只好把文化站建在自家宅基地里。
  建站以后,我分别组建了洒普山和麻栗棵两个村寨的青年文学创作小组,开展诗歌、小说、戏剧、散文创作活动,搜集整理民族民间文化遗产,还出了小册子;我身背流动图书箱,走村串寨,巡回借阅;出黑板报、搞画展、放电视,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组建了5支业余文艺演出队,农忙干活,农闲排练演出,每年重大节日和民族传统节日都组织演出活动。
  文化站的建立,使偏僻山寨农民有了看书、读报、唱歌、跳舞、看戏、听故事、求知、求乐、求富的好去处。
  我从小喜爱画画,在中学时就曾受到美术名师的启迪,并立志想当画家。我从1975年开始就在麻栗棵组建了农民画小组,1982年2月在麻栗棵正式挂牌成立了武定县农民业余美术学校。
  武定县是“国家级”的贫困县,麻栗棵文化站是特殊的文化站,长期以来没有固定的业务经费。多年来,我千方百计,不断克服生活、学习、教学和创作中的困难,创造性地摸索出一条适合美校生存发展的路子,这就是培训班在生活上,八方求援,得到三五百元经费以补助油盐钱,学员自带行李、口粮、蔬菜;教学上,教师授课与学员自学相结合,以自学为主;创作上,土洋结合,以土为主;在艺术风格上,扬长避短,走自己的路。这条路子还体现在艰苦奋斗、勤俭办学的作风上。多年来,我就是用这种作风自勉和教育、培养学员。不管上级给不给经费,我下定决心:有钱要办班,无钱也照样办班。无钱办班时,颜料、画笔、纸张由私人出钱购买,伙食全部由学员自带。做饭用的柴火大家上山去拣,师生轮流搞炊事,蔬菜由我家免费供给。
  十八年来,美校共举办了培训班三十四期,培养了苗、彝、汉、傈僳等各民族的美术爱好者五百二十人次;创作美术作品五百多件,多次获国家、省、州级奖励。两件儿童画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儿童画展”赴阿根廷展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