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感受文化情怀——读《月落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2-26
第8版(周末副刊)
专栏:品书札记

  感受文化情怀
  ——读《月落集》
  方明
  在近来读过的一些散文随笔集中,陆昕的《月落集》颇有特色。
  作者的目光关注现实中的热点问题,并多有独到之处。例如他在《知识的尊严》一文中论述道:“知识有尊严吗?一般观点是肯定的。……然而我认为,单纯的知识本身并不存在尊严。比方说,在‘知识越多越反动’的年月里,知识被异化用来反知识,且头头是道……知识还有何尊严可谈。由此我觉得知识的尊严,实际是拥有、掌握知识的人的人品、人格的尊严。知识是双刃剑,这边是真理那边是歪理。挥剑的人,要看你是用良心还是用私心。以良心接受并运用知识,知识才有尊严。”又如作者在《“不受尊敬的文人”面对“没钱的日子”》、《文化的异化与异化的文化》、《世纪末的文化现象、群体与文化人格》、《从穷酸说开去》、《“措大”论》等等文章中,集中对当前文人的境遇、行为、思想作了颇有见地的分析与批评,予人多有启发。
  但我个人以为全书最精彩的,是作者在“往事漫忆”这一部分文章中表现出的对传统文化与民族生活的眷恋。这些文章不仅文字优美传神,而且包蕴着深沉炽热的情感,读来让人心动。
  如作者在《前尘梦影》中描写他居住过的琉璃厂时,说:“最美的是夏日的黄昏,尤其在细雨中,行人稀少,暮色低迷,街道显得那般空阔而幽长。高高低低的院墙绵延不断,抬头四望,这家院里,古槐浓荫蔽天,那家院里,白杨凌霄直上;这边,杏花伸过墙头,那边,竹叶飒然作响。天空中弥漫着一种被雨水濡湿的树叶的气息,清凉而芬芳。朦胧灯火里,大人们四处呼唤不肯回家的孩子,孩子们却和大人捉起了迷藏。在无风雨的日子,街边巷口,会飘来一声‘磨剪子咧抢菜刀’的吆喝或转出一位剃头匠弹着‘唤头’挑着挑子的身影。”正是有了这种对民族生活的爱,也就随之产生了对养育我们这个民族的土地的爱。
  作者在《聚》中这样描写他来到已被拆迁的老家:“眼前没有了房子,大地似乎重又恢复了它那原始之态,洋溢着自然的裸露之美。就像充满深沉之爱的母亲,使人心头凝聚起久久不散的依恋之情。在她的怀抱里,一代人讲述一代人的故事,一代人诉说一代人的悲欢,一代人经历一代人的生灭。千百年来,人们在她身上犁土为田,种树摘果,推倒旧屋,重建高楼,而她以博大深厚的爱默默承受这一切,哺育着一代代儿女。”作者在《话说北京人》中对民族文化的未来则作了这样的展望:“如今的北京高楼林立,处处狂歌劲舞,而胡同与院落则迅速被夷为废墟。每每见到断壁颓垣,我常驻足徘徊,心想,不知人们在迁入空中楼阁的同时,是否已将古老文化掷出窗外。转念想到,沧桑巨变而土地依然,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中华文化永系于中华大地,又何悲之有?于是照旧前行了。”
  《月落集》正是以如此情怀充分表达出作者对民族、对故乡、对传统文化的挚爱。也正是这种挚爱,维系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繁荣昌盛,催促我们去创建美好的未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