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为未来的建筑师着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5-04-25
第2版()
专栏:

为未来的建筑师着想
牟澜
青年是“祖国青春的花朵”。不过,这“花朵”是需要培植的:不但要教给他们文化、科学知识;更应经常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教育他们,使他们健康地生长。
可是,当我想到这两年我国建筑界的情况的时候,不能不替某些青年——未来的建筑师们捏一把汗:教给他们的是什么呢?留给他们的是什么榜样呢?且不说在实际工作中、在各个建筑工作岗位上如何,只看一看某些学校中的情形,也就够人担心了!
上海同济大学要盖中心教学大楼,在内部进行了比较设计,提出过二十二种方案,请了上海有关建设部门和南京工学院的教授参加了评图会。这总不能说不慎重了吧。可是,被采用的设计图仍有严重错误,由于形式主义思想作祟,走了复古的道路。根据这个设计图施工,浪费了国家大量的资金。最近修改了一部分尚未动工的设计,取消了大屋顶、剔除了虚假装饰,虽然少花了一些钱,但是这种设计思想会给在这个学校学建筑的青年什么影响呢!
云南大学新建的三幢大楼,是由该校原土木系的一位教授设计的。他在设计中只醉心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建筑”的形象,搬用“欧洲古代著名的五种建筑柱式典范”,而且把某些装饰认为是“欧洲经过两千多年考验证明成功的东西,是决不能更改的”。依照他的意见,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建筑成就对我们是没有什么用处的!
北京清华大学建筑系也有类似的情况:在有些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一提到建筑,就想到小桥流水、晚霞落日;谈到学习,只求会画就行,于是去研究如何画树、画汽车、画人、画天,以作为设计的资本;考虑设计时,首先找轮廓线,而且是一种“再弯一分太软,再硬一点太僵”等奥妙的东西;回忆祖国建筑历史时,便是“清不如明、明不如辽、辽不如唐”,愈古愈好。总之,很少想到现实生活的需要,也很少谈经济原则。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教授这样教,而且就是用这些来判断学生成绩优劣的。
这真是不幸:纯洁的青年在学校中就被形式主义的建筑思想束缚了。走出学校后又看到很多形式主义建筑。于是也就盲目的以此作方向。结果,不少的青年轻视工业建筑设计和标准设计,一动手设计就想设计大建筑,便犯了严重的错误。这难道能怪他们吗!但,同时也万幸:党和政府及时提出和批判了建筑思想上的错误。
当前,设有建筑课程的高等、中等学校的任务,应该是批判过去建筑上的错误的教学思想,用正确的建筑思想教育学生。于是有人就叫唤:“有困难哪!要修改教材、增加必要的教学内容、订正教学计划等,很费事啊!”这有什么办法呢?为了对中国的建筑、对学建筑的青年负责,必须克服这些困难。有关学校的行政领导干部、党的组织、教授,都应积极行动起来,克服困难,把形式主义的建筑思想从我们学校里清扫出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