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加强植棉技术工作,争取今年棉花丰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5-04-25
第2版()
专栏:

加强植棉技术工作,争取今年棉花丰收
农业部副部长 杨显东
我们国家已进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第三年了。过去两年,我国棉花生产由于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都没有达到原定增产指标。因此使我国纺织工业的发展和满足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受到了一定限制。今年是国家为完成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具有决定意义的一年。按照国家的计划,今年要求全国棉花总产量比去年增加四百多万担。这个任务是艰巨的,但也是必须完成的。
目前农村合作化运动正在迅速发展,国家继续贯彻奖励植棉的政策,普遍实施棉花预购合同制,继续改善棉区粮食供应和棉布统销工作,棉区商品肥料和药械供应也较以往增多,加以几年来我们已积累了不少战胜自然灾害、改良耕作技术的经验,这些都是今年实现棉花增产的有利条件。我国当前增产棉花的途径,除了在宜棉地区适当扩大一部分棉田面积外,主要是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根据目前棉区耕作情况来看,很多地区(特别是新植棉区)植棉技术仍很粗放;选种、播种、密植、保苗、施肥、防治病虫、中耕培土、整枝等植棉技术,还没有深入而全面地传授和使用。为了保证完成今年棉花增产计划,争取棉花全面丰收,加强植棉技术工作是很必要的。
作好棉花播种工作
及时播种,对保证棉株充分生长、提早成熟、减少霜后花、增加产量有显著的效果。几年来许多棉区在这方面已获得一定成绩。今年各棉区墒情一般尚好,这更为及时播种创造了良好条件。因此棉区领导部门应发动棉农及时地在短期内完成播种工作。有些棉区在播种中有拖长播种时期的缺点,今年应当克服。
结合棉花播种应进一步推广棉花密植。适当密植虽是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有些地区由于宣传教育不够,群众对它仍有顾虑。对这些对密植尚有顾虑的地区,必须加强宣传教育,多作对比示范等工作。另外根据棉区现在密植情况看,除了少数地区有过密现象以外,一般地区都是密度不够。对这样的地区,应该配合棉田管理,在原有基础上,适当增加株数。今年有些省已准备进一步扩大密植棉田的面积,这是必要的。
推行保苗技术
作好保苗工作,消灭棉田缺苗断垄现象,是目前增加棉田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国一般棉田缺苗率常在百分之十至二十,甚至有高达百分之五十者。如果对这种缺苗现象熟视无睹,认为“七成八成不算缺”,那是错误的。今年许多地区棉种质量不高,因此就必须从加强播种和栽培技术方面来保证全苗。提高棉种质量、推广使用较好播种工具、提高播种技术和防治地下害虫等,都是减少缺苗、保证全苗必不可少的措施,应该受到重视。
在棉田发生缺苗现象以后,大力推行补苗,也是非常重要的。几年来的经验证明:移栽棉苗的效果很好。一九五四年陕西省泾阳县移苗的棉花比夏收后回种的直播棉花每亩增产百分之五十点五。移栽棉花的方法,不仅可以用于棉田补苗,而且可以在种籽不够或不能适时播种的情况下做为一种种植技术。四川省万县山区农业试验场一九五四年育苗移栽的棉花和直播大田中的棉花的对比试验结果:移栽的较直播的产量提高很多,成熟期提早一个月。移栽的棉花在管理上还较直播的节省劳力。这种育苗移栽的方法虽在少数地区试验成功,但并未普遍推广,棉区农业科学研究、试验部门和国营农场、专县农场可以对这个技术作一些试验和示范。
增积肥料,改进施肥方法
由于一九五四年冬季和今年春季农村工作和任务多,有些地区没有注意积肥,因此目前棉区普遍感到肥料缺乏。今年对棉区的商品肥料供应量虽有增加,但仍赶不上生产的需要。因此植棉区的农业生产领导部门仍应抓紧时间发动群众继续积肥。同时还应告诉棉农要合理使用政府优先供应棉区的商品肥料。在肥料不足的情况下,改进施肥方法,经济地使用肥料是很重要的。根据了解,各地在使用肥料方法上,还存在不少问题,撒施肥料(特别是施底粪)的习惯还很普遍,这种施肥方法是很浪费的。据试验,一般改撒施肥料为条施肥料,可增加肥效两倍左右,改为穴施肥料,肥效还可以增加很多。条施或穴施的具体办法是:在棉株行的一侧或两侧开沟或挖穴,沟和穴的深度二至三寸,肥料施入沟或穴内,施后随即盖土。这样施肥即可使棉花植株很快吸收到养分,并且充分发挥了肥料的效能。
普遍开展防治病虫工作
棉花病虫害,尤其是某些危害性很大的棉虫(棉蚜、红蜘蛛、盲椿象、叶跳虫、卷叶虫、棉铃虫等)是造成棉花减产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国已能大量生产药械,也积累了很多治虫的经验。为了适应今后棉区合作化大规模生产的需要,还应该多创造大规模的彻底治虫的经验,过去,有很多干部对彻底防治虫害缺乏信心,再加在领导防治虫害工作中一般号召多,具体领导和督促检查少,严重地影响了棉区防治病虫工作的开展。为了做好今年棉区防治病虫工作,保证棉花增产任务的完成,除了及时地准备充足药械,大力动员棉农积极防治棉花病虫外,对某些危害性很大的棉虫,应采用及时地、连续地防治的办法。比方棉区的棉蚜和红蜘蛛,发生快,蔓延广,对这些害虫更要及时而彻底地防治。防治棉虫要事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并随时侦察虫情,这样才能做到虫害一旦发生,立即组织力量,进行防治。根据过去许多地区的经验,在防治棉虫工作中,可采取层层负责、分区包干的办法。各地领导治虫工作的人员除及时督促检查外,还应帮助解决防治棉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此外,几年来,棉区的某些农场和农民在防治虫害中,创造和改进了一些效率较高的治虫器械,如:多头式喷雾器、竹筒喷粉器等,各地可根据条件推广运用。同时还应继续注意群众在这方面的创造和改进。
积极推行棉田中耕培土
棉田中耕,可疏松土壤、流通空气、提高土温、促进肥料分解、清除杂草和减少水分蒸发。雨后中耕,还可以避免土壤板结。经验证明:在棉株生长期间及时进行多次中耕是必要的。特别是在间苗至现蕾期间,中耕更为必要。今年棉区合作化运动有进一步的发展,在棉区推广的畜力中耕器增多,这些都是增加棉田中耕次数、保证中耕质量的良好条件。
棉行培土(即壅土)的技术已在部分棉区推行。实践证明:培土后可以促进棉株根部发育、增加肥效、提高产量和适当的抗风、抗涝、抗旱。在台风多的滨海棉区培土抗风更为必要。棉行培土对提高产量的作用很大,据一九五二年浙江省萧山棉场试验,培土的比不培土的增产百分之二十五。已有培土经验的地区,今年应继续推广这一技术;还没有培土经验的地区,今年可选择重点试验示范。
推广棉株整枝技术
结合棉区当地气候、栽培技术和生长情况适当地实施棉株整枝,可以控制棉株生长和发育,它是一项重要的植棉技术措施。棉株整枝可以减少落蕾落铃,增加有效铃数,促进早熟,提高品质,增加单位面积产量。由于整枝还能提早棉花成熟期,因此在北方可以减少霜后花,在南方可减少殭黄花。特别是雨多的年份以及灌溉的棉田,肥地或刚换茬的棉田,为了防止棉株徒长,整枝更属必要。几年来,整枝技术已在各棉区推行,但还未全面推广。这件工作中,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有些地区的棉农有
“摘心”习惯而无整枝习惯。有些地区的农民虽进行棉株整枝,但操作很粗放或不及时。棉区合作化运动的开展,给推广棉株整枝技术提供了有利条件。今后在整枝技术已为群众接受的棉区,应根据当地具体条件和棉株生长情况,进一步推行比较细致的整枝技术,如:脱裤腿、打顶、摘旁心、去赘芽、剪空枝、适当去老叶等。在那些整枝技术还无基础的棉区,可以先由当地农场、农业试验站等作好棉株整枝的试验示范,结合试验示范逐步推广。
南方两熟制棉区一般雨多,为了促进棉花提早成熟,便于冬作及时播种,也应该进行棉株整枝。湖北省的水灾区为了解决缺种问题,今年曾由北方棉区引入一些斯字棉品种。为了防止这种棉花因雨多而徒长,必须在推广这些棉种的地区,加强棉株整枝技术的传授。
现在,棉花栽培的季节已经到来。为了保证胜利地完成棉花增产任务,广大棉区的农业技术工作同志们应该立即行动起来,深入农村,深入群众,发扬科学技术与群众生产实践相结合的作风,依靠互助合作组织,把棉区技术改进工作,大大提高一步,使棉田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更加可靠,更有保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