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阅读
  • 0回复

百姓持币热盼降价,厂家却岿然不动——轿车真的不能再降价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2-28
第10版(市场专题)
专栏:热点透视

  百姓持币热盼降价,厂家却岿然不动——
  轿车真的不能再降价吗
  本报记者 江世杰
  “这下子轿车该降价了!”这是去年11月15日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达成双边协议后,许多老百姓在言谈话语中经常提到的一句话。
  没想到有关部门官员和轿车生产厂家,对这句话反应如此敏感:先是11月19日,国家机械工业局的一位副司长对新闻界说:中美两国签署协议并不等于中国已加入WTO;中国加入WTO也不是简单地降价;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国产轿车价格在两三年内不会有大的变动。紧接着,神龙公司、上海大众、一汽大众等轿车生产厂家的“老总”,利用各种场合先后郑重“表态”:富康、桑塔纳、捷达、红旗、切诺基、夏利等不会在近期有大降价的动作。再后来,一些报刊纷纷发表文章为消费者“指点迷津”,说什么“持币待购不可取”,论证“汽车价格上涨是世界性趋势”,预言轿车“降价,不会驶入快车道”,等等。
  上述官员讲话、厂家表态、报刊文章,如果只是说“国产轿车近期不会大降价”,笔者不持异议;如果是想证明国产轿车“不该降价”、“不能降价”,那我可就有话要说了!
  轿车降价
  人心所向
  真是“无巧不成书”。就在官员、厂家、新闻媒体大讲特讲国产轿车不会降价的时候,有两个国家级的权威调查机构公布了他们的调查结果:6个大城市的居民和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城镇居民几乎异口同声地说:轿车价格过高。
  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西安的城市消费者的调查结果是:在具备购车能力的消费者群体中,超过四成的人表示,收入水平不高、经济实力未到,是影响私人汽车消费的根本原因;另外,车价太高也是消费者难以越过的一道“坎”,持此种观点的以30至39岁、有强烈购车欲望的人所占比例最高;近1/4的人期望轿车价格能有大幅度下降,下降幅度最好在30%以上;近80%的人认为,由于我国人均收入水平较低,适用于城市家庭的经济型轿车,其销售价格应该不超过10万元。
  国家统计局城市调查总队在北京、辽宁、浙江、河南、广西、甘肃等10个省、市、区进行的“城镇居民消费意向调查”表明,目前影响轿车进入居民家庭的最主要因素,一是“收入水平低”,占71.3%;二是“轿车价格偏高”,占58.4%;91.3%的居民觉得最合适的车价应在7万元以下。
  以上两个权威调查的结论不谋而合,表明绝大多数消费者期望轿车降价,这与加不加入WTO没有直接联系。
  轿车降价
  势所必然
  翻看世界汽车发展史就会发现,降低售价对于汽车的普及起过重要的作用。
  1908年初,曾经热衷于研制大马力、高价格竞赛汽车的亨利·福特,生产出了坚固实用的T型车,每辆定价850美元,只相当于一个中学教师的年收入。以后,随着产销量的增加,价格进一步下降。到1918年,T型车的售价已降到每辆260美元了。
  在50年代中期的日本,轿车销售严重不畅,其原因和目前中国相似,一是居民收入还低,二是轿车价格偏高,丰田公司生产的一种1.0升的小型轿车,售价高到120万日元(约合3300美元)。后来丰田公司决心“挖掘潜在的需求”,主要办法就是降低价格,每辆从120万日元降到90多万日元。特别是在皇冠轿车之后开发生产的光冠轿车,其价格只有60多万日元,后来还降到50多万日元。在丰田公司的带动下,日本其他汽车生产厂家也纷纷降价,这才迎来了60年代初的轿车进入老百姓家庭。
  中国轿车工业的发展,也势必要走逐步降价之路。君不见近十年来,国产轿车的价格已经悄悄地下降了40%左右。现在的问题是,在目前的价格水平上,国产轿车到底还有没有降价空间?本人愚见,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因为:
  ——国产轿车的售价,与同级别、同档次的外国轿车相比,高出了许多,至少在1倍左右。以别克轿车为例,北美产的在2.08万—2.28万美元之间;上海产的则为31.9万—36.9万元人民币。
  ——轿车产量增加,单车成本相应降低,价格就能下降。例如,一汽大众,1998年生产6万来辆车,1999年生产8.3万辆车,今年计划生产10.1万辆车,人工成本、固定费用摊到每辆车上少了许多,这就是新的降价空间。
  ——轿车厂财务费用降低,也为轿车降价创造了条件。例如,神龙汽车公司前不久实现23.4亿元债权转股权后,还本付息的负担迅速减轻。神龙公司中方总经理张世端承认,富康轿车的单车理论成本价可降低2万元。当然,神龙公司决定富康轿车短期内不降价,而要把“债转股”得到的好处用于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所说的轿车降价,指的是同一种车型的同一种配置。如果同一种车型因为技术装备增加、装饰豪华程度提高而提高了价格,那完全是天经地义的事。
  轿车降价
  灵活行事
  国产轿车应该降价。中国几大轿车品牌几乎都具备了降价的能力。但是,“降价”却成了轿车生产厂家最忌讳的一个问题,这是不正常的。毕竟,价值规律、供求规律、优胜劣汰规律等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不可违背的。轿车生产厂家应该审时度势,把握时机,理直气壮地降价。如果你觉得环境不允许你理直气壮地降价,那就搞委婉、含蓄的隐性降价、变相降价吧:你可以利用新产品上市的机会,故意把价格定得低些,让消费者明显地感到,此车性能提升的幅度,远远大于价格提升的幅度,神龙公司今年初推出的富康988EX豪华轿车,增加了ABS等18项装备,而价格只上涨了5000元,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你还可以在卖车时采取赠送一定数量易损性零件、一定年限的免费保养、免费提高内装饰档次、赠送随车用品的办法,让消费者确实感到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愿意从口袋里掏钱出来。
  总之,国产轿车价格战可以不打,但价格一定要千方百计地不断降低。不要把降价只看成压力,还应该看作全面提高企业素质和竞争能力的一个巨大动力。只有尽快缩短国产轿车与外国轿车在性能、价格方面的差距,中国汽车工业才能赢得阳光明媚的明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