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大关镇小商小贩是怎样组织起来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5-04-26
第2版()
专栏:

大关镇小商小贩是怎样组织起来的
刘希 全铭
贵州省黔西县大关镇靠近公路,运输便利,商业比较发达。全镇除供销合作社设有棉布、油盐、百货、米面、烟酒、生产资料六个门市部外,有小商小贩二百二十户。其中座商二十五户、摊贩一百七十五户、土产商二十户。共有从业人员二百三十一人,流动资金一万四千零六十九元。这些小商小贩绝大多数都是小本经营,资金不满五十元的占百分之七十三点八,本钱最多的只有八百元。在去年市场未安排以前,小商小贩的经营零售额普遍下降,一部分从业人员生活发生困难,经营情绪低落;同时,供销合作社则发生了零售业务繁重、工作人员忙不过来的现象。结果是群众买东西不方便,常常排队,有些东西得不到供应。去年十月,当地领导机关开始对小商小贩进行了安排,到十二月止共组织了小商小贩一百八十七户,其中包括了布、油、盐、猪肉、百杂货、饭馆、土陶器、零酒、小食品、土产等十个行业,组织起来的户数占全镇小商小贩总户数的百分之八十五。市场呈现了繁荣气象。
在组织起来以前,小商小贩普遍感到没有出路,看不见前途;当他们了解自己是劳动人民,可以走互助合作的道路以后,他们都很兴奋,说:这一下心里亮堂了,有了奔头,有了指望了。但在开始进行组织时,他们仍然有许多思想顾虑。有的怕组织起来不自由,怕资金归公;资金少的,人口多的,劳动力弱的,怕工资拿的少不能养家糊口;资金大的、人口少的,劳动力强的,怕别人沾自己的光。这些思想顾虑的产生,说明他们对互助合作的道路是否能走得通还缺乏信心。当地领导机关针对这些思想顾虑,对他们进行了组织起来的好处的教育。通过给他们算营业账、收入账,说明单干力量分散,资本少,群众不信任;组织起来后,劳力统一使用,资金多,群众相信,而且供销合作社对他们的领导加强了,收益只会增多不会减少。经过教育,小商小贩的觉悟提高了,对社会主义改造有了初步认识。在这一基础上,发动他们自己进行个别串连,根据自愿原则进行组织。组织形式是根据各行业、各商户资金多寡、经营品种多少、货源宽窄等具体情况来确定的。加工复制的小食品业(豆腐、糕粑等)本钱小、收入少,合起来经营不方便,便组织经营小组,集体订计划,由供销合作社统一供应原料,分散经营。经营品种多而零碎的小土百货商组织了经销小组,通过合同关系,由供销合作社供给部分货物(因为他们卖的某些零碎货物供销合作社没有),分散经营。缺少资金不能维持经营的布、油、盐业小商户,组成代销店,给供销社代卖商品,取手续费。资金较多,能维持经营的布、盐、面馆业组织了合作小组,由供销合作社统一供应货源。在土产商当中有三种情况:一种是有资金的,同供销合作社订有合同,收购土产卖给供销合作社,个别经营;一种是缺乏资金,不能维持经营的,组织了代购小组,代供销合作社收购土产并负责运输,取手续费和运费;一种是猪肉业,城市和农村都需要他们大量供应猪肉,但资金不足,供销合作社根据需要投入部分资金参加管理,组织联购联销。
组织起来以后,因劳动力有体力强弱和技术高低之分,所以必须适当分工,贯彻互利原则。如猪肉业,劳动力强的,多到外面买猪,劳动力弱的多在家里卖猪肉。工资的评定,劳力强的高于弱的,有技术的高于无技术的。
小商小贩组织起来以后,同供销合作社建立了联系,货源、资金都有了保证,经营情绪大大提高了。经营布业的小商贩,以前遇到天气不好就不下乡赶集,现在不管刮风下雨,经常到乡场营业。面食业为了适应农民需要,专门在乡场上设了饭摊。土产商不光下乡收购土产,还帮供销社带农具供应农民。猪肉业过去因本钱少只在附近地区买猪,现时跑的又远又宽,便利了农民卖猪。因此,他们今年一、二月份的营业额比去年同期都有了提高,如布业、盐业的营业额就增加了一倍以上。布、盐、猪肉、面馆等四个行业中,很多户把收入的节余投入了营业,因而营业也扩大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