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一个“自动化”的工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5-04-26
第3版()
专栏:小品文

一个“自动化”的工厂
白原
在淮河边上的蚌埠市里,有条长长的马路。不用打听地点,也不用打听门牌的号数,你沿着这一条撒着麦粒的马路,跟随着那些搬运工人的一边走着一边洒着麦粒的车子,就可以一直走进一座宽敞的大门。这就是安徽省地方国营的宝兴面粉工厂。
那一天,我带着一种因为人与人之间的生活的关联而引起的责任心,和两位做粮食管理工作的同志一同到这里来拜访。正厂长不在家。一位副厂长领我们走下那一座厂长办公室的楼房。没有多远,就是一条通往各个厂房去的大道,道面上几乎全是用麦粒铺成。我们一边在道上走,连续不断的搬运车子经过我们身边把麦粒从车子上洒下来。麦粒洒到了轻便铁道的轨道里,从我们所走过的道面上一直洒到道旁的阴沟里面。这真是一幅奇异的景象呵!人们从田地里打下了麦子,难道是为了用来代替沙土去铺垫道路?
走着走着,我们就走到了一座大房子里。副厂长说:“这是仓库。”其实不用说,一看就知道了。一座大房子堆得满满的。一袋一袋的用白布袋子包装好的面粉,和那些粘满沙土的一个个麻包装着的麦子堆在一起。可是,光是面粉,也就不少了,全是厂里生产出来的呢。副厂长告诉我们说,光是面粉一共就有两万四千多袋。可是往下一打听,却是销售不出去的。你如果从那些面口袋里抓一撮面粉放到嘴里去试试,满嘴的沙子就会和你的牙齿磨得格格地响。像这样的面粉,原来还不是两万四千多袋,而是三万五千多袋(用来生产这些面粉的麦子一共就是二百一十六万九千三百多斤)。因为面粉里的沙子太多,没法吃,谁也不愿意拿钱来消受这样的面粉。于是,按照“商人之道”,厂里把一万多袋掺到一部分好面粉里卖出去了。此外,根据“只要有酒朝朝醉,那管你们饿肚皮”的原则,又从厂里拉了四百多袋去做了酒。可是,就是这样,仓库里也还剩下几乎满满的一仓库。
“你瞧,……”一位和我同来的同志对我说。
待我一瞧,在那一袋袋的面粉袋上撒着许多的麻雀屎。那些麻雀屎又白又细,你不仔细就会瞧不见的。
于是,这才一下子把大家提醒过来,抬头一看,原来在那高高的屋顶下面,还有那么一个热闹的世界:无数大大小小的麻雀从一个屋角到另一个屋角,来回地飞舞着,唱着幸福的生活之歌。副厂长告诉我们说:
“前一个时候,还有鸽子呢。”
我说:“怎么飞进来这么多的麻雀?”
“是呀,”我们的副厂长说,“除了拉面粉的时候,仓库的门整天不开;窗户也不常开,而且外面还钉了一层铁丝网。”
对呀,你看,一个个窗户外面的确钉了一层铁丝网。那么,麻雀是怎样飞进来的呢?
可是,只要你仔细一看,就看出巧妙来了:原来那些麻雀都在瓦缝里和砖缝里做满了窝,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它们就在这里安下了家,过着丰足的生活,于是就一代一代地生养起来,老麻雀生了小麻雀,小麻雀长大了又生了小麻雀,世代相传,终于繁殖了这样一个庞大的“家族”,并不是从什么地方飞进来的呵!
那么,再见吧,麻雀,我羡慕你们的生活。
到了工厂,自然要到车间里去看看,于是副厂长就领我们走进了车间。机器轰隆隆地响着。这个面粉厂,不仅是安徽省最大的一个面粉厂,而且也是设备最好的一个面粉厂。车间里一架机器连接着一架机器,只要把麦子从头一架机器里倒进去,做好的面粉就可以从最末的一架机器里倒出来。这里的人们管自己的厂叫“自动化”的工厂,这当然好得很。可是在这个工厂里工作的人,好像也都是完全“自动化”了的。虽然在车间的墙壁上也贴着许多的标语,但没有一条标语提到劳动纪律的事情。在车间的墙壁上,还贴有一条充满着“自动化”精神的标语:
“你的保证条件做得怎样,可以进行检查了吗?”
可以看出,这一条标语已经在墙壁上贴得很久了,也许从来就没有人作过回答;也许,回答是有人回答了,只是这样地回答:
“劳您的驾,请等一等吧,我的保证条件还不能检查。”
我们从车间里走出来,又听得仓库里的麻雀在喳喳叫。我想,对于那条标语,我们来回答一下吧:
白面变了麻雀屎,
麦子遍地当泥沙,
不管可以不可以,
应当快快来检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