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独树成林”的故事——云南边防见闻之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1-07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独树成林”的故事
  ——云南边防见闻之三
  崔士鑫 王跃平 杨金高
  在云南,有一种奇特的“独树成林”的景观:大榕树向四面伸展的枝条上,千万条根须垂向大地,伸入土壤即变成新的树干,一棵树变成了一处稠密的丛林。
  我们在南疆采访,却处处可见另一种“独树成林”的景象,时时可以听到警民情深的故事。
  高山上的“救命房”
  从独龙江到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县城,要在崇山峻岭间步行3天,翻越海拔4200米的高黎贡山。沿途都是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没有歇脚的房子。来往的群众只好住岩洞、宿草丛,常常发生冻死人的事故。
  终于有一天,深山里进驻了边防总队的官兵。他们从半山上砍来坚实的杉木,奋战40多天,在山顶东侧盖起了3间木板房。他们在房里安上床,从站里搬来被子和锅碗瓢盆、柴米油盐。行人来到这里,可以自己在里边烧火煮饭,睡个热乎觉。粮食吃光了,边防站便派人送去;被子脏了,干部战士就定期上山洗净晒干。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干部战士换了一茬又一茬,这奇特的雪山旅社却一直矗立在雪山之巅。独龙族人民亲切地把这个小小接待站称为雪山顶上的“救命房”、“暖心房”。
  老岩忠戒毒
  今年60岁的岩忠,解放初期是民兵排长,参加过剿匪,立过功,是个老党员。然而在1981年,他染上了毒瘾。地没人种、牲畜没人养、老婆吵着要离婚、两个儿子也沾上了小偷小摸的恶习,多次被“请”进派出所。
  1991年,思茅边防支队西盟大队岳宋边防站的官兵们了解到这种情况,多次上门,终于劝岩忠戒掉了毒瘾,边防站又和他家搞起了挂钩扶贫。
  岩忠变了,老婆回到了身边,两个儿子一个成了亲,另一个当了村里的民兵排长,成了官兵们维护边防治安的好助手。
  警民护碑记
  去年8月12日傍晚,大雨倾盆,中缅边境的瑞丽河水猛然上涨,淹没了53号界碑的附3号界碑。
  夜幕下,洪水更加湍急。边防官兵和傣家民兵点燃熊熊的火把,手挽手在江水中寻找界碑。两小时零40分钟后,界碑终于在江心的泥沙中摸到了。几个人潜入水中,将界碑扶起来,用绳子拴住,警民合力向岸上拉。
  云南的4000多公里边境线上,边防官兵们守边爱边,支农支教、送医送药、抗灾抢险、扶危济困,与各族人民结下了骨肉真情。
  西双版纳的麻木树边防工作站从80年代开始,帮助住在高山顶上的村民一批批搬迁下山,过去刀耕火种的农民现在用上了拖拉机;文山的小坝子站官兵奋战90多天,修通了村民3年没有修好的公路,村民们称它为“爱民路”;怒江的独龙江边防工作站派军人教员办起了警民小学,坚持了30多年……
  真情换来真心。每逢八一、春节等重大节日,南疆的边防工作站就成了最为欢乐热闹的地方。傣族、哈尼族、佤族等少数民族都汇合在这里,敲起象脚鼓等民族乐器,跳起欢快的民族舞蹈,送上甜蜜的热带水果,慰问边防官兵。我们一路采访,处处都能听到地方帮助边防官兵建造营房、安装闭路电视、安排随军家属就业和子女上学,协助执行守边任务的故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