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老爸发誓不种烟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3-06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老爸发誓不种烟草
本报记者 彭俊
  江福梅,女,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99级研究生,福建省连城县北团镇孙台村人。
  每年寒假,江福梅都要加入春运的人潮,回家过个团圆年。对她来说,这个春节和上一个、上上个春节没有什么两样。父亲不种烟草已经整整3年了。这3年,对于要供养3个读书娃的江家来说,除了日子紧巴,似乎找不出别的什么感觉来。
  “1995、1996年的时候,家里情况最好。那时我和姐姐刚上大学,弟弟念中学,供我们四个读书一年得花1万多元,但当时感觉父母手头并不是很紧。”说起那段日子,这位闽西山妹子掩饰不住自己的怀旧心情。
  很长一段时间,烟草一直是江家乃至全村人的主要财源。1995、1996年是孙台村人种烟草最红火的年景。按当时的情况,一亩地,水稻、烟草连着种,水稻交公粮、税费足够了,烟草能换来5000块钱。江家4亩地,小日子自然过得滋润。
  1997年,随着全县号召大种烟草,孙台村人的烟草事业走到了一个转折点。江福梅至今还有县里当年大力发展烟草支柱产业的红头文件。根据这个红头文件的精神,为了鼓励农民多种烟草、种好烟草,县乡各级政府组织制订了种种优惠政策。
  大种烟草之后,市场发生了变化。反应到江福梅家里,是烟贩子对烟叶的压级压价,“往年2—3级的烟叶统统压到4级”。江家的烟叶是全村公认最好的,也未能幸免,“1997年,家里的烟叶只换了几百块钱,老爸一气之下发誓再不种烟草了。”
  此后3年,江家的日子一直过得很紧,只能靠种些红薯、磨点豆腐贴补家用。1999年,争气的福梅考上了本校的研究生,姐姐也已经出嫁了,家里只要供考上北京的大学的弟弟念书,“可是手头却更紧了,基本上花的是前些年的积蓄。生气的爸爸经常夜里睡不着觉,甚至要上访,后来终于也没去成。以后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