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优化投资结构改善投资效果——访全国政协委员宋林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3-09
第3版(两会专版)
专栏:

  优化投资结构改善投资效果
  ——访全国政协委员宋林飞
  本报记者 张忠
  “近几年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效果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如不着力改善投资效果,就要用更大的投资增长才能获得相对稳定的经济增长。改善投资效果是我国经济近、中期发展的关键性措施之一。”社科界的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社科院院长宋林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如何改善投资效果?宋林飞委员谈到了可供选择的三条思路:
  其一,要提高基础设施的投资效益。近两年来,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这对扩大内需、带动消费、缓和社会就业压力、改善生产与生活环境,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投资效果不理想、效益水平不高以及浪费的问题。对此,宋林飞提出4点建议:坚持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基础设施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改革;实行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企业化运营;加强对基础设施投资的审计、监督与管理。
  其二,要调整投资结构,增加技改投入。我国投资效果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投资结构。“八五”以来,我国第二产业投资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投资比重快速上升。与此相反,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不断上升,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则有所下降。为此,二、三产业投资地位的转换速度应当放慢,投资结构必须进行适当调整,扩大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投资,培育近、中期经济增长的产业基础。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偏重第三产业与基础设施建设,企业设备更新改造投资所占的比重较小,并不断下降,越来越不能满足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为此,必须在投资结构调整中,提高企业更新改造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
  其三,应确立就业优先原则,实行增加投资效益与增加就业机会相结合的投资新战略,以逐步缓解城乡就业矛盾,减轻失业压力。发展中小企业是稳定与增加就业机会的主要途径,因为同样数额的固定资产投资,中小企业可以比大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要重点做好疏通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建议各地建立由地方财政和中小企业共同出资的“中小企业发展扶持基金”,在此基础上形成银行担保制度,疏通融资渠道。与此同时,应尽可能地提高安排就业与社会保障经费在财政支付结构中的比重,增加就业机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