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也谈“致富思源、富而思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3-09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也谈“致富思源、富而思进”
  钟轩
  二○○○年是千年更替、世纪之交的一年。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更是历史性、标志性的一年。中华民族经过一百年的艰难曲折、五十年的艰苦奋斗、二十年的艰辛改革,将要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胜利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人民生活水平进入小康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并开始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这是十二亿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喜事,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大事情。在翻两番、进小康取得巨大成绩之时,江泽民总书记提出,要在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在发展较快地区的干部群众中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教育活动,语重心长,含义深刻,发人深思,催人奋进,对于进一步激励和动员全国各族人民,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物有其本,事有其源。思源,我们就能找到取得成功的根本所在,就能牢牢把握正确的方向,就能不断增强奋勇前进的动力。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和发展,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综合国力迅速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改善。国内生产总值从三千六百二十四亿元增至八万多亿元,年均增长百分之九点八,提前实现了翻两番的计划目标,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七位。粮、棉、油、肉产量以及钢、原煤、水泥、棉布、电视机等工业产品产量均居世界前列,人均粮、肉、蛋、水产品等占有量均达到或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我国作为十二亿人口的大国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有越来越多的居民进入和正在进入小康。昔日可盼不可求的奢侈品,彩电、冰箱、洗衣机、沙发等已进入千家万户,居民住房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市场商品丰富多彩,购买力大大提高。很多中国老百姓说:我们比过去富了!很多外国人也说:中国比过去富了!天还是那片天,地还是那块地,但短短二十年,却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所有这一切,都源于我们形成了邓小平理论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源于我们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源于我们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源于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一致,艰苦奋斗。思源,就是要通过回顾和总结改革建设的成功实践,不断深化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的认识,增强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的自觉性,增强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同心同德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的自觉性。
  思源是为了求进,是为了始终保持再接再厉,埋头苦干的精神状态。邓小平同志谆谆嘱托我们:“从现在起到下世纪中叶,将是很要紧的时期,我们要埋头苦干。我们肩膀上的担子重,责任大啊!”放眼世界,综合国力竞争十分激烈,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我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经济科技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审视自己,我国正处在改革攻坚阶段和发展关键时期,不进则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的事要做,还要战胜许多困难和风险,还要解决许多矛盾和问题。我们没有理由固步自封、裹足不前,没有理由小富即安、满足现状,没有理由贪图安逸、不思进取。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已经富起来的地区的干部群众,要戒骄戒躁,不懈奋斗,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再上新台阶。要以共产党人的宽广胸怀、高尚境界、强烈责任,积极帮助尚未富起来的地区发展经济建设,提高生活水平,达到共同富裕。尚未富起来的地区的干部群众,更要思进、求进,坚定信心,奋发图强,抓住当前党中央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深入贯彻脱贫致富政策的有利机遇,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加快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艰苦创业的征程中,我们就是要有一种压倒一切困难的无畏精神,有一种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
  “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是实现共产党人历史使命的迫切需要,是时代前进的迫切需要,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思源”、“思进”,关键在于正确地思考,积极地思考,深入地思考,科学地思考。要思出方向来,思出经验来,思出精神来,思出干劲来,思出办法来。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江泽民总书记的要求,深入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教育,使广大干部群众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激发热情和干劲,凝聚聪明和力量,万众一心,自强不息,埋头苦干,开拓进取,为实现国家进一步富强、人民进一步富裕而努力奋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