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话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3-11
第7版(两会专版)
专栏:

  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话题
  本报记者 傲腾 武卫政
  天津代表团小组讨论会上,几位来自教育界的代表不约而同地谈到素质教育。
  天津市上海道小学校长李学琴代表说,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愉快地接受,要教给学生他们喜欢的知识,培养他们爱好的特长,这样才能塑造各类人才,而不是制造“标准件”。因材施教应该从小学阶段开始,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教学。比如外语课,在小学阶段应该多一些,这个阶段学生接受快。到了高中、大学,就要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天津市教育局副局长赵陆一代表说,江总书记最近关于素质教育的谈话和朱镕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素质教育的精神,反映了民意,切中我国目前教育的要害。时代飞速发展,需要教给学生很多新东西,而我们的教育还是以应试为目的,教育目标和方法几乎没有多少变化。社会对人才的评价导向,造成千军万马挤高考这一“独木桥”,而高考又偏偏重点考察学生死记课本知识的功夫,忽视考察学生综合素质。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标本兼治,家庭、学校、社会都要转变观念。
  南开大学校长侯自新代表谈起一个例子。南开大学前两年从南方招收了一名高分考生,这位新生到校不久患了感冒,从遥远的家乡把家长叫来照顾自己。他是怎么感冒的呢?原来,因为他要到北方上学,他母亲就把给孩子带的衣服编上号,哪个月穿几号衣服,写得一清二楚。这位新生就按母亲的安排来穿衣服,没想到天气突然发生变化,衣服穿少就闹了感冒。这当然是个别例子。但整体而言,目前考进大学的学生书本知识掌握得应该说是好的,但创新能力普遍差。因此,素质教育刻不容缓。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