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培育我们民族的“远洋舰队”——访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张宏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3-12
第3版(两会专版)
专栏:

  培育我们民族的“远洋舰队”
  ——访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张宏伟
  本报记者 姜泓冰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们在引进外资方面取得的成绩很大,但更为重要的还是引来了国外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信息系统和市场运作方式,吸收了新观念、新思维。”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张宏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张宏伟委员认为,坐在国内等待外资企业来与我们接轨,到主动“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是深化和扩大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也是面对“入世”后即将到来的国内市场国际化等变化的现实选择。只有真正“走出去”,才可能更好地“引进来”。“入世”已近在眼前,而我们不少企业还缺乏紧迫感和危机感。他建议政府加紧研究部署“走出去”的整体规划,在企业间建立起全球范围内资源配置、人力、市场等信息网络,使企业“走出去”的目标更加明朗,少走些弯路。尽快着手在各个领域内培育一批有一定实力、可以在某一行业领域内代表国家“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民族企业——不单是国有企业,也包括个体私营企业,形成自己的跨国经营“远洋舰队”,乃至打造出“航空母舰”。同时也应该鼓励更多大中小企业经营者及经济学家多出去看看,尝试对外投资,在全球视野里寻找适合自己企业生存壮大的新市场空间,在国际海洋中学习游泳,真正了解国际经济运行规则,培养起国际化经营理念。一个成功的企业经营者需要有“三识”:学识、见识、胆识,“走出去”才会改变封闭落后的旧观念,才能增加见识和胆识。
  领导着东方集团在国际化经营道路上走了近10年的张宏伟委员,形容自己这些年来的经历是真正的“摸爬滚打”,渐渐学会适应国际市场。他说,对现阶段的国内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放开胆子走出去,成功失败其实是次要的,即使撞得头破血流,也一定会有很大收获。他提醒说,国内企业“走出去”多半还处于起步阶段,失败的教训也不少,主要原因就是我们不了解人家的市场文化、市场语言,不懂国际竞争的技巧、规则。我们已进入以数字化、网络、信息等为特色的新经济时代,要避免再以传统思维来谈“走出去”。企业在“走出去”之前,必须清楚意识到自己想要做什么,怎么做才更科学、更高效。到别的国家设立了办事机构,并不意味着你就进入了人家的市场,相反,可能只是多铺了个开销很大的摊子而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