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尊重帮助残疾人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中国残联副主席、执行理事会理事长郭建模答记者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3-09
第12版(社会经纬)
专栏:独家采访

  尊重帮助残疾人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中国残联副主席、执行理事会理事长郭建模答记者问
  本报记者 袁建达
  记者:尊重和帮助残疾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成立11年来,在党、政府以及广大群众的关心支持下,坚持不懈地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这些工作对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郭建模:在伟大祖国的怀抱里,生活着一个特殊而困难的群体,这就是6000万残疾人。50年前,苦难深重的残疾人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开始了新的生活。社会主义制度使残疾人的基本权利得到了保障,改革开放给残疾人事业带来了新的春天。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的真诚帮助下,残疾人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残疾人状况明显改善,社会对残疾人的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广大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创造了令人惊奇的业绩。残疾人事业已成为我国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众所周知,对身体或精神有缺损的人,过去叫“残废人”。通过十几年的努力,“残废人”被改成“残疾人”。别看这只是一字之差,它反映了一种观念上的根本性变化,反映了残疾人的人格、人权在社会中受到的尊重和保障。
  中国残联提出的一个重要口号,是倡导人道主义。当年,这个口号一度引起争议,有人主张在这个口号前加上限制词。现在看,人道主义反映了现代文明社会的共识。正像江泽民同志在1997年为《自强之歌》一书所作的序言中指出的:“人道主义,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个道德规范。人权保障,是国家的责任。对残疾人这个社会脆弱群体给予帮助,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我国残疾人状况的根本改变,首先要依靠经济的发展,这是根本的出路。另外,还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可否认,社会上一部分人对残疾人还存在着歧视和偏见。只有全社会发扬扶残助残的良好风尚,消除对残疾人的一切歧视和偏见,更多地为残疾人办实事、送温暖,残疾人的困难和问题才能真正得到解决。
  我国的残疾人事业在国际社会也得到了高度评价。中国残联获得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特别咨商地位。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已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记者:公众是通过我国政府的支持和关心以及中国残联组织的各项活动,去观察和了解残疾人的。近年来,中国残联组织了哪些重大的活动?
  郭建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规定,我们在每年5月的第三个星期天开展“全国助残日”活动。每年的助残日都有一个主题,今年是第十次,主题为“志愿者助残”,旨在世纪之交倡导人道主义,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培育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和团结互助的社会环境,使残疾人与大家一起满怀信心地跨入新世纪。
  我们的做法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因为每年的这一天,不仅是残疾人的节日,而且也是唤起社会各界关心、爱护、尊重、帮助残疾人的日子。这一天,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同志都去看望和帮助残疾人,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纷纷为残疾人做好事,成为我国集中、专项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日子。
  中国残联和政府有关部门每5年召开一次“残疾人自强模范、助残先进集体(个人)表彰大会”,目前为止已开了两次。通过这一形式,推出了张海迪、吴运铎、李志军、刘笑等一大批典型。
  中国残联与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开展的“红领巾助残活动”,已进行了十余年,全国7000多万青少年加入了这项活动。他们在帮助残疾人的同时,也受到了一次人道主义和自强不息的教育。
  帮助残疾人的志愿者活动、法律助残活动、文化助残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在每次的大型活动中,都能看见志愿者的身影。今年5月将在上海举行第五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海市已开始组织志愿者报名。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除了在全国各地演出外,还出访了20多个国家和地区。江泽民总书记、李鹏委员长、朱镕基总理都观看过他们的演出。朱总理称赞他们:“从你们身上看到了人的伟大、意志力的力量。”许多群众看了演出后说:“残疾人演员那么乐观向上,我们还有什么烦恼牢骚不能抛弃呢?”残疾人体育运动员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我国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残疾人已累计超过1000万人次,残疾人运动员在国际大赛中获得金牌1688枚,打破世界纪录170余项,为我国赢得了荣誉。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建议中小学生都能去看一次残疾人演出或残疾人运动员比赛,从中受到一次高尚情操、顽强拼搏和人道主义的熏陶和感染。
  持续不断的残疾人自强不息活动和广泛的扶残助残活动,有力地影响着社会,改变着社会风气。“理解、尊重、关心、帮助”已变成全社会的口号,“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激励着残疾人克服困难,走向一片新天地。北京市为了给残疾人出行提供方便,已铺设了280多公里无障碍道路;上海市去年为市民办十件实事,其中一件就是改造道路,设立无障碍路面。各地已把铺设无障碍道路看作城市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这种助残意识也为老年人和妇女提供了巨大的方便。
  记者:残疾人事业任重而道远。中国残联在新的历史时期将怎样开展工作?
  郭建模:中国残联在两年前召开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了跨世纪的奋斗目标,这就是在本世纪内,全面完成《中国残疾人事业“九五”计划纲要》规定的任务目标:残疾人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残疾人普遍开展康复训练,使300万残疾人得到康复;残疾少年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80%,可以就业的残疾人基本得到职业培训;残疾人就业率达到80%左右;残疾人广泛参与社会生活;系统开展残疾预防,努力减少残疾发生。
  到2010年,进一步改善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和精神环境,缩小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距,稳定解决残疾人的温饱问题,并使相当一部分残疾人的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到21世纪中叶,使残疾人事业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体同步,残疾人状况有更大的改善,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基本得到体现。
  要达到上述目标,除了发展经济,我们还要开展一系列的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比如在各地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下,把开展扶残助残活动列入各地区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在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等活动中,提出扶残助残的具体要求,使之形成制度化、有约束力、能落实的政府行为;把倡导热心公益、扶残济困社会公德的内容列入各地区制定的精神文明建设公约;在开展文明家庭、文明单位、文明行业、军民共建、警民共建等活动中,列入扶残助残的具体措施等等。同时,我们还要做好提高残疾人素质和参与社会生活能力的基础工作;为社会提供文化精品,抓好重大活动,增进社会理解;重视培育发展残疾人事业的舆论环境等。可以相信,在新世纪里,我国残疾人事业将会有更大的发展,文明进步的人道主义和扶残助残意识将会更加深入人心。
  第四届残运会1996年在辽宁大连市举行(图为大会会场)。第五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将于今年5月在上海举行。(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