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丰收的春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5-04-28
第2版()
专栏:

丰收的春天
 徐思德
春风吹进了马蹄形的胶州湾,给人们带来了一片丰收的景象。这个丰收的景象,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白花花的盐田。
还在春节,我从胶县来到国营山东制盐公司盐场,便知道这里一定会有一个丰收的春天。往年冬天,这里是一片荒凉,长达七、八里的蓄水池是干的;带动水泵的动力机械是停着的;养卤池上空空荡荡。盐工们,在歇冬,在等待……。去年冬天,这里完全不同了,即使是在最寒冷的日子里,也是一片繁忙的景象。我远远地就能听到了水泵抽水的哗啦声,看到风车的翼翅在转动;走近来时,蓄水池像满潮的湖一样,荡漾着碧波;养卤池上的工人,正在忙碌着排水、养卤……。
这是盐场从来没有过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不是骤然的。过去两年,这个公司盐的产量,都没有完成国家计划。原因是盐业生产是季节性生产,冬天海潮低,纳潮困难,又加太阳和风的条件不好,即使纳了潮,也不好制盐。于是,盐场的职工长期来把盐业生产寄托给海潮高、太阳好、风小的四至七月这段时间。两年来旺季气候又不好,主观努力也不够,因此年年歉产。公司的领导干部考虑到这一问题,又看到先进盐场为增加生产积极进行冬季准备工作和为春暖时制盐积储海水和盐卤的情形。就在去年十一月制定了冬季准备工作计划,动员全场职工开展冬季纳潮、养卤工作,迎接春天丰产运动。全公司盐工响应了这一号召,并提出了“迎接盐产旺季,变冬闲为冬忙”的口号,开展了劳动竞赛。
今年春节,虽然家家户户都在忙着过节,但职工们的出勤率仍达到百分之九十九。在一个寒冷的夜半,突然刮起了呼呼的北风。养卤工人王力校,一听到呼呼响的北风就惊醒了,他想:北风大,容易排淡(淡水)抽卤,提高卤度。少睡一小时,就能使卤水多增加一度。他立即起身,披上衣服,冒着严寒,跑到滩上去把一个个闸门拔起来,排除淡水,抽出卤水。春节期间海水潮头高卤度浓,如果纳进了这几次海潮,对全年增产作用很大,但是春节的海潮也来得快去得早。六十多岁的纳潮工人李富先和孙志甲,对这方面的经验很丰富。为了不错过机会,两人商量着,在远离宿舍的抛水道口旁,搭起了一个临时草棚,以便在那里瞭望海潮变化情形,随时开闸引水。领导干部看他们年纪太老,多次到草棚里去劝他们回宿舍,并派青年工人宁兆壁去替班,他们俩还是不愿走。并说:这样的机会难得,没有经验的人是掌握不好的,还是让我们守着吧。结果,他们纳上了几个潮头。潮纳得多,就需要加速把抛水道(纳潮的水道)里纳入的海水抽到蓄水池去,以便另一个潮头来时再纳潮。由于春节几天纳的潮多,水泵的动力不够了。技术工人王克亮看到这种情况,便在春节几天中,加紧修配公司里存放的残缺不全的汽油机;经过几天努力,一共修好了十三部,并及时投入了生产。工人刘峰柏为了克服滩池结薄冰不能冰下抽卤的困难,创造了“撇冰排淡”的方法,每撇一次冰,使养卤池的海水卤度提高一至二度。
离开了这个盐场以后,我一直盼着春暖晒盐的日子早日到来,以便再次去访问这个盐场。
四月里的一天,我听到了这个盐场丰产的消息,就怀着激动的心情,再次去访问这个盐场和盐工们。在翻上了最后一个小小的山头时,迎面吹来了一阵暖暖的海风。我抬头看去,只见十里外的碧蓝的海水边上,镶着一条白皑皑的耀眼的“带子”。我马上就知道这就是七、八里长的结晶池上丰产的盐。来到了盐场,只见盐工们正在紧张地劳动。采盐工显得特别忙碌,他们在整理成一块一块的结晶池上,用木耙把结成一球一球的洁白的盐耙成小堆,用铁铲把盐盛在筐子里,抬到盐坪上垛成盐垛;在抛水道口,在蓄水池旁,在养卤池上,纳潮工、机器工和养卤工们也在紧张地工作,把大量的海水送上蓄水池,把蓄水池的水放入养卤池,把卤水沟里的卤水放进结晶池。
在国营山东制盐公司的办公室里,记上了这样一个可喜的数字:在春节三天,盐工们共储纳了可制一千万斤盐的原料,从去年十二月到今年二月中旬的冬季准备工作中,全场共制出二十度以上的卤水六万二千五百多立方公尺,超额完成了三个月的制卤计划;四月上旬,已超额完成了四月份全月的产盐计划。(原载山东大众日报本报略有删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