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战略选择 正逢其时——“两会”代表委员谈西部开发(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3-12
第7版(两会专版)
专栏:两会聚焦

  战略选择 正逢其时
  ——“两会”代表委员谈西部开发(上)
  几天来,关于西部开发的话题,在西部和东部的代表、委员中同样热烈,让人体会到一种责无旁贷的使命感。
  面向新世纪的历史选择
  董辅礽委员指出,现在我国地区发展战略已经到了必须由“前一步”向“后一步”转变而且能够转变的时候了,即,中西部顾全大局让东部沿海地区得政策之先率先发展,当发展到一定时期,到本世纪末全国达到小康水平时,就要拿出更多力量帮助中西部发展。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刘明祖代表说,朱镕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西部大开发的论述高屋建瓴,十分符合内蒙古的实际。内蒙古是我国北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搞好大开发,对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巩固边防,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内蒙古乌海市海渤湾矿务局露天矿机务段孔令宏代表告诉记者,国家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消息传到乌海,全市人民无比振奋。很多外出打工的工人、知识分子纷纷重返家乡。据初步统计,在不到两个月里就有100多名技术骨干回到乌海,决心和全市人民一道,在西部大开发中大显身手。兰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徐创风委员介绍,甘肃为迎接西部开发,做了许多工作,公路、铁路、矿山等产业方面的项目预算达到7亿元之多。此外,还专门请专家论证项目,加强技术改造。
  接受记者采访的代表、委员一致认为:从“先行一步”到“共同繁荣”,这正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鲜明特征。
  扩大开放的必由之路
  陕西省省长程安东代表表示,中央作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页,使我们继“一五”、“二五”和“三线”建设之后,面临着一次更具长远性和全局性的历史性机遇,这将成为陕西由滞后发展走向振兴的转折点。
  一提到西部大开发,甘肃省交通厅厅长徐拴龙代表就激动地说,西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各地区经济都得到了长足进展,但与东部相比,在总体水平上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西部人民为差距和落后着急,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眼下,既要对外开放,也要向东部开放,“西部开发大通路”、“西部重点路网改造”、“西部贫困地方通达”三项重大基础工程即将实施,它们将为缩短东西部的差距、加快东西部的资源流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兰州铁路局局长董喜海代表介绍,从今年10月起,北京到乌鲁木齐的列车运行时间将由原来的60小时缩短到48小时。青藏铁路离拉萨还有1200多公里,其工程地质方面的准备工作也已展开,西藏的铁路空白即将被填补。
  来自浙江的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代表说,“万向”早在5年前就有了“西进”的想法,那时时机还不成熟,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今年计划在江西、广西、内蒙古等地办企业,并将在更广的范围、更深的层次参与西部大开发。江苏徐州市市长于广洲代表说:对外开放要拓展新的深度,经济发展要开拓新的广度,西部大开发为此提供了舞台。
  优化经济结构的客观要求
  代表、委员们普遍认为,中国正在纵、横两条战线上进行艰难攻坚。横向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而推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纵向是实施“入世”战略,推动产业经济加快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进而更加主动地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黄菊说: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与“入世”战略相辅相成,具有深刻的内在逻辑。河南省副省长陈全国说,新中国成立50年来,国家建设西部地区曾有四次较大动作,形成国防、能源、原材料等产业布局,对国家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作出了巨大贡献。由于经济实力和计划经济体制的严重局限,这样的开发建设效益比较低,发展后劲乏力。而今,我们的综合国力日益强大,尤其在东部地区业已形成的体制优势、市场优势和人才优势,具备了高起点开发西部的客观条件。浙江省省长柴松岳代表认为,放眼国际国内发展走势,能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西部大开发战略事关国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大局,意义深远。
  中国历史上,宋代以前,对外交流是向西而不是向东;宋代以后,海路打通,敦煌由前沿地带变成后方,中国的繁荣也从西部移向东部。作家冯骥才委员把西部发展历史梳理了一遍。遥想未来,当我们举杯庆祝伟大祖国胜利完成“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之时,一定会为中华民族在新世纪前夜作出的这一战略选择而无比自豪。(本报记者 康燕 刘琼 陈智霞 王淑军 采写)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