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国人评说国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3-10
第10版(体育天地)
专栏:

国人评说国球
  编者按:上月26日,中国乒乓球男队在吉隆坡失落了带去的斯韦思林杯。虽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失利的滋味到底不好受。何况银球虽小,在国人心目中的分量却很重。也许,本届世乒赛是那几位三十多岁的瑞典老将最后的辉煌;也许,中国乒乓球运动雄厚的底蕴使我们有信心说,下届一定拿回金杯。但2∶3失利的那个夜晚,从乒乓球队到广大关心着他们的国人,恐怕都还萦绕于心。我们在此选登几篇文章,也许对总结比赛并无多少全局性的帮助,至少代表了人们的关切之情。
  心理素质是道坎
  2000年2月26日,吉隆坡赛场上的中国男队尽力了,但是为什么还是会失利?
  并不是刘国梁没有尽力———任何人都不可能万无一失,刘国梁也是人。但第一场偏偏是刘国梁输给了瓦尔德内尔———中国队气势顿弱。
  应该承认,随后上场的孔令辉心理素质比刘国梁还是差了一点。按理说,孔令辉的打法对付佩尔森这种选手还是比刘国梁保险一些的;加之国内俱乐部联赛决赛中孔令辉的表现,人们有理由相信孔令辉目前对佩尔森应该占有优势。积极上手、快速主动、灵活多变,力争前三板解决问题,这应该是孔令辉对付佩尔森的制胜法宝。但是实际上呢?面对佩尔森这样的中台相持高手,孔令辉不打前三板而去同对方拼相持,站在中间用反手挡,结果要么自己挡到第三、四板就失误,要么被佩尔森轻易侧身抢攻。由于心里着急,孔令辉在几次无谓失误之后,没有停下来放慢节奏好好想一想再打,而是仍然拿到球就立即接着发。这些表现都暴露出,面临恶战中国选手的心理素质仍需提高。
  河北 王友
  塞翁失马
  世乒赛团体赛中瑞决战中,刘国梁关键时刻打丢了好几个机会球,仿佛能够折射出中国男队失利的一些因素——因求胜心情迫切而导致动作变形,失去“稳、准、狠”的贯有风格。从未在正式世界大赛中胜过刘国梁的瑞典老将瓦尔德内尔在17∶20落后的情况下,“潇洒”走了一回“钢丝”,反败为胜,不愧“常青树”、“游击队长”之称号。2月26日晚中国男团和瑞典队近3个小时拉锯式鏖战的结果确实让人感到一丝苦涩。赛前信心十足的中国队至少是对“虎视眈眈”的瑞典队是那样的渴望得到斯韦思林杯缺少充分的体会和估计。要知道,这支队伍的平均年龄可要比中国队大10岁呀!
  还是中国女队的李菊说得好:“……始终以一颗平常心对待每一场球赛,重要的是关注比赛过程,而不是结果。”面对国际乒联业已通过的决议——今年10月1日起将使用直径为40毫米的“大球”,我们更应该表现出“大将”风度。真正的冠军是不惧怕任何挑战的!
  相信中国乒乓球队收拾行囊归来后一定会冷静反思、重整旗鼓的。从这一角度来讲,失败并不一定是坏事。
  安徽 王维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