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心要热 头要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3-13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经济茶座

  心要热 头要冷
  王慧敏
  日前,为完成编辑部《西部纪行》采写任务,我到甘肃走了一遭。发现信心足、干劲大构成了甘肃全省干群开发西部的主旋律。但同时也发现,某些干部头脑中存在着急于求成的思想。
  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是开发西部的重要内容,各地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不过有些地方把目标定得太高。譬如某地区,新中国以来共绿化荒山12万亩,今后4年却要把境内52万亩荒山全部绿化。在交谈中,有些同志乐观地认为,只要一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用不了多久,西部就会成为“秀美山川”。有个高原山区县的政府报告中这样写道:“全县25度以上的地区要全部种植经济林木,不留1寸裸露的土地。”
  决心固然可嘉,但那个县平均海拔3200米,年降雨量不足300毫米,从生物学意义上讲,降雨低于400毫米,种草种树很难存活。
  事实上,西北有些地方,历史上就不曾秀美过。造成黄土高原目前的状况,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自然因素占主导。早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水土流失,华北平原就是水土流失形成的。黄土高原至今还在以每年二三厘米的速度隆起。如果不正视这一事实,不将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结合起来,单纯强调种草种树,就很难走出“种了死,死了种”这个怪圈。
  在采访中还发现有的同志认为,只要中央的政策一向西部倾斜,西部面貌马上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位小城的市委书记满怀信心地告诉我:“我们的奋斗目标是把我市建成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10年超过威海,20年赶上深圳。”我在这个小城的“西部开发规划报告”上看到:2000年—2005年,全市要建五星级宾馆1座,四星级宾馆3座,市里的主干道要拓展成10车道……
  这个规划的可行性,令人生疑。西部发展,受环境、资源等等因素的制约——这正是西部落后的原因。单就水源来说,新中国以来随着工农业用水的增加,河西走廊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嘉峪关市50年代末至今地下水位下降了60多米,张掖市则下降了近百米。祁连山的雪线也逐年后退,平均每年后退1米,周围的农田因缺水大片沙漠化。制约因素不解决,中心城市会凭空出现吗?
  在采访中还发现这样一种情况,有些领导同志片面强调抓机遇,盲目增加开放度。
  在一个地区,专员介绍情况时说:“开发西部,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大年初三地委和行署主要领导就带队到东部招商引资。一个礼拜就引进项目43个。”我要了一份项目清单,发现大多是东部已淘汰的产业:43个项目中,小造纸、小化工等污染环境的项目就占了39个。有的现已破土动工。
  新中国以来,发展经济中的急于求成、盲目铺摊子、一哄而上,曾经让我们饱尝了苦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西部开发,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任务,是需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事业。我们一定要遵循经济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既不能消极悲观无所作为,也不能盲目乐观急躁冒进。心要热,头要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