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江泽民参加吉林甘肃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 必须对农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全党齐心协力抓好国企改革脱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3-14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泽民参加吉林甘肃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
  必须对农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全党齐心协力抓好国企改革脱困
  本报北京3月13日讯 新华社记者任卫东、本报记者王彦田报道: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分别参加了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吉林、甘肃代表团的全体会议。在听取代表们的发言后,江泽民指出,对农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农业发展新阶段的中心任务;西部大开发是一项宏大的工程,必须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有步骤、分阶段地实施;今年是实现国企改革脱困三年目标的最后一年,全党上下要齐心协力,努力实现这一目标。
  吉林和甘肃代表结合当地实际踊跃发言。吉林代表团王云坤、李述、王国发、刘淑莹、李树、谢铁骊代表分别就振兴老工业基地、农业与农村工作、科教兴省、国企改革、电影事业的发展等问题发了言。在甘肃代表团,孙英、李发伸、陈学亨、陈守杰代表分别就加快甘肃社会经济发展,把人才作为西部大开发的关键,做好稳定工作,充分发挥国有大型企业在西部开发中的作用发了言。代表们畅所欲言,两个会场气氛都很活跃。江泽民认真听取和记录代表们的发言,还时常插话与代表们进行探讨。
  在吉林代表团的代表发言后,江泽民说,吉林是农业大省,是我国粮食主产区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对国家的贡献很大。这几年吉林农业发展很快,粮食的加工转化也抓得很好。我国粮食生产连续五年获得丰收,农产品供给充裕,反映出我们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实有了比较大的提高,改变了农产品长期短缺的局面,实现了丰衣足食。这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梦寐以求的,是一个了不起的伟大成就。尽管由于农业丰收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主要是农产品卖难,价格下跌,农民增收缓慢。但这是前进中的、发展中的问题,是人民生活实现小康、走向富裕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江泽民强调,在农业连续丰收,农产品供求有余的情况下,一定要注意防止出现忽视农业,放松农业的倾向,牢固树立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思想。必须清醒地看到,农业丰收,粮食多了,并不等于农业基础已十分巩固了。目前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还不牢靠,还有相当多的地方农业生产条件没有根本改变,农业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一旦遇到大灾,就可能出现反复。决不能轻言农业已经过关了,几十年都不能说这个话。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农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必须对农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这是农业发展新阶段的中心任务。只有使农业结构优化升级,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业的生产力水平和竞争力,才能提高农业的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要经历一个过程,需要我们下功夫,花气力。因此,在这个形势下,尤其要强调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坚持把农业放在整个国民经济的首位。这是一个长期的方针。调整国民经济结构首先就是要加强农业。只有首先把农业这一头搞好了,整个经济结构调整才有基础,经济增长才有更大的空间,扩大国内需求的方针才能真正贯彻落实。这个指导思想各级领导都要明确。
  江泽民指出,不放松农业,当前最重要的是抓好三件事:一是坚持不懈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搞好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以植树种草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二是注意保护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尤其是粮食生产能力。最重要的是保护耕地,保护农民积极性。三是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企业的竞争、产业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集中表现为科技的竞争。各行各业、各个领域无不深受影响,农业也不例外。农业结构调整要发挥本地优势。粮食要通过结构调整,改善品种,提高质量,向优质化方向发展。要千方百计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要发展畜牧业和农产品加工,实行粮食转化增值。总之,要发挥自身优势,把农业这篇文章、粮食这篇文章做好,同样可以富民强省。
  在听取甘肃代表团的代表发言后,江泽民说,甘肃在我国西部地区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矿产资源、旅游资源都很丰富。我曾于1992年和1995年两次去过甘肃,甘肃各族人民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经济有了较快增长,各方面工作是有成绩的。
  江泽民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党中央根据邓小平同志“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作出的重大决策,对于面向新世纪、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具有重大意义。中央作出这样的决策,有利于促进地区之间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共同繁荣、共同富裕;有利于对整个经济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稳定和巩固边防。西部大开发是一项宏大的工程,必须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尊重客观规律,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有步骤、分阶段地实施。中央对西部开发很重视,国家要适当增加投入。东部沿海地区也要以各种方式支持和帮助西部开发。更重要的是,西部地区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形成新的机制、新的方法,吸引人才、吸引资金、引进技术。要充分发挥自身特点,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优势产业,发展科技教育,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使西部经济在新的世纪有更好更快的发展。
  江泽民强调,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也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经过全党和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实践证明,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我们一定要增强搞好国有企业的信心。今年是实现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三年目标的最后一年,全党上下要齐心协力,努力实现这一目标。当前,要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近年来,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外部条件。搞好国有企业关键在于建立新的体制和机制,外部条件可以帮助企业解决一时的困难,但不能解决企业的根本问题。国有企业必须深化改革,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企业内部管理。
  二是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经济仍然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重要的是,必须敏锐地把握国内外经济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推进企业的联合和重组,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要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发展股份制,使国有资产通过控股、参股等不同形式,实现保值增值、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国家要着力培育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使之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力量。同时,采取多种形式,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积极鼓励和支持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三是要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和创新。随着科技进步的加快,新产品开发周期越来越短,更新换代越来越快。科技进步已成为企业和整个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有企业一定要重视形成自己的主导产品,努力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新领域。甘肃要加快改造传统产业,使老企业焕发生机。同时,有选择有重点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四是要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国有企业能不能搞好,关键在领导班子。要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选人用人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既要让企业经营管理者自主决策,大胆管理,又要对其进行必要的监督。企业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越是困难的企业,领导干部越是要有好的精神状态,越是要廉洁自律,与职工群众同甘共苦。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各地区、各行业的情况千差万别,在工作指导上不要千篇一律,不要搞一个模式。要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当前对一些特殊困难的企业和行业,比如一些资源枯竭的矿山和一些老军工企业,要给予特别的关注。一定要把职工的生活安排好,保持社会的稳定。
  姜春云、温家宝分别参加了吉林、甘肃代表团的会议。
  3月13日,江泽民参加吉林、甘肃代表团讨论。图为甘肃裕固族代表安永红向江泽民主席敬献哈达。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