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阅读
  • 0回复

适时开发西部是中央的一贯战略思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3-14
第9版(理论)
专栏:

  适时开发西部是中央的一贯战略思想
  宋毅军 刘杰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带领全国人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第三代领导集体高瞻远瞩,统揽全局,从鼓励东部沿海地区先发展起来,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形成了一贯的、系统的现代化建设战略思想。
  “两个大局”战略构想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根据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国情,如东部地区具有加快经济发展和先富起来的优势,国际投资也向该地区倾斜,邓小平就主张首先发展东部地区,然后再帮助差的地区。同时,在他看来,社会主义制度要使各地区经济都得到发展,“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于是,在1988年,他明确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一是东部沿海地区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中西部地区要顾全这个大局。二是当发展到一定时期,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全国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东部沿海地区也要服从这个大局。
  根据“两个大局”的思想,江泽民同志适时地提出了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问题。他在党的十五大上指出,要促进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东部地区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在推进改革开放中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有条件的地方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中西部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和开发,发挥资源优势,发展优势产业。”1999年,江泽民同志又多次明确提出:“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是全国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大思路”;目前“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时机已经成熟”。
  东部发达地区支持西部大开发的途径
  发达、富裕的东部地区,带动和帮助欠发达、贫困的西部地区,对改变西部地区落后面貌有相当大的作用。不过,这绝不是西部地区单方面受惠于东部地区,因为东部地区也将在此过程中获益。在区域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东部地区要在现有基础上实现进一步发展,离不开西部地区的资源、劳动力以及广阔市场。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绝不是要以牺牲东部地区经济发展为代价,来谋求缩小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差距,而是通过优势互补、互助互利来帮助中西部地区发展。第一,用示范力量带动。部分地区、部分人首先发展和富裕起来,创造了社会物质财富,其宝贵的经验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给落后的地区和人民带来启示。邓小平认为,这是加速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捷径,走此捷径,可以“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第二,通过多交利税支持中西部地区。邓小平说:“先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这是解决中西部地区资金短缺的一条重要渠道。发达地区愈发达,帮助贫困地区的力量就愈大。第三,通过输出资本、技术、信息、人才等手段扶助。江泽民同志指出,要“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把东西扶贫协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坚持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道路
  把握大局,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帮助中西部贫困地区群众早日脱贫致富,是党中央始终关注的大事。当前,为了顺利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必须抓住工作重点,这就是: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
  要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综合实施扶贫攻坚。江泽民同志指出,经济发展比较慢的地区,生活比较困难的群众,更应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关注的重点。中央党政机关直接参与扶贫开发工作,不仅有助于解决贫困地区群众温饱问题,加快扶贫攻坚进度,而且有利于党政机关了解下情,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同时也能带动省、市(地)、县党政机关从事这项工作,进而形成社会各界都来参与扶贫的合力。
  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早日实现脱贫致富。江泽民同志指出,“贫困地区要改变面貌,需要国家的扶持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但从根本上说,还要依靠当地干部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坚持不懈地苦干实干,自强不息,艰苦创业。”中西部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是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主人,应一如既往地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并将这种精神和国家扶持、社会各界支援、东部发达地区帮助结合起来,群策群力,发挥优势,为本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尽早脱贫致富而努力奋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