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浙江 大步跨出国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3-14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

  浙江 大步跨出国门
  本报记者 袁亚平
  编者按:改革开放是一项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20多年来,各地纷纷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和人才,与此同时,一批有远见卓识的企业把工厂办到了境外,把商城搬到了异国他乡。这里介绍的是几个地方的企业“走出去”的情况,显示出开拓国外市场的蓬勃生机与活力。愿更多有条件的企业加入“走出去”的行列,开创我国对外开放的新局面。
  在巴西圣保罗,有一座占地面积近5000平方米的中华商城,这个1998年7月开张的市场,已逐步形成一个突出中国特色,以贸易为龙头,集加工、餐饮、旅游、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商城,去年销售额达到6000多万美元。
  中华商城是浙江人闯荡国际市场的一个缩影。
  跨出国门建市场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面前,浙江省迎浪而上,跨出国门,兴建市场,显示了“市场大省”的强大辐射力。
  “南非中华门商业中心”,位于开普敦帕克市,占地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目前,南非政府已把“中华门商业中心”列为“南中友好项目”,在多方面予以支持,并特批为入驻“中华门”的客户办理工作签证。
  杭州在匈牙利兴建了“中国商城”,海宁市在俄罗斯开办了“海宁楼”,瑞安市在喀麦隆创办了“中国商品城”。浙江省还有一些企业和专业市场也在积极筹备到菲律宾、土耳其、意大利等国,开办专业市场和商品展卖中心。现在,浙江省至少有7家境外市场正在报批和筹建中。
  转移产业办工厂
  温州一家打火机厂在墨西哥的一个出口加工区投资办起装配厂,由于当地出口加工区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再加上离出口目标市场更近,使这家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了3倍。
  如今,像这样在境外以加工贸易的形式,带动和扩大国内设备、技术、零配件、原材料等出口,正成为浙江省企业开展国际经贸合作的新形式。
  去年浙江省经国家外经贸部批准的境外加工贸易项目已有9个,投资总额757万美元,其中中方投入为677万美元。这些项目分布在7个国家,主要涉及轻纺和机械等浙江省的长线行业。尽管单个项目投资不算大,而综合带动国内出口的作用较为明显。
  浙江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浙江的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对整个经济增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拉动作用。去年浙江出口128.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5%;一般贸易突破百亿元大关,居全国各省市第一位。
  参与竞争显身手
  到国外去,赚洋人的钱,已成为越来越多的浙江企业家的选择。
  飞云江畔的瑞安市,已有近百名乡镇企业家从事跨国经营,他们在东欧、美国、东南亚等地兴办公司或加工厂,直接进行生产、经营、销售和管理。瑞安迄今已在16个国家和地区兴办了22家境外企业,总投资达500多万美元。
  浙江积极推进中小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现在,全省已有441家集体和私营企业获得进出口经营权,出口额约占全省出口的12%。
  今年2月,经浙江省政府同意,出台了《关于鼓励企业开展境外加工贸易的若干意见》。在今后一段时间里,浙江省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在行业上,以比较有优势的机械、轻工、纺织服装、化工医药、建材冶金、电子等为主;在投资国别上,以东南亚、非洲、中南美洲和中亚为重点,逐步扩大到东欧、西亚等地区;在投资主体上,鼓励各种经济成份的企业赴境外开展加工贸易;在投资方式上,可以实行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