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在大漠中创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3-15
第1版(要闻)
专栏:西部纪行

  在大漠中创业
  本报记者 黄彩忠 胡继鸿
  久居银川的人,也不见得知道:浩瀚的腾格里沙漠与银川市近在咫尺——直线距离仅12公里。
  2月26日,我们由银川市乘车20多分钟后,就来到这个名叫征沙渠的地方。
  在我们眼前,是沙漠中一望无际新开发的平整土地。防护林成行成排,一畦一畦的,是枯黄了的麻黄草;再往前行,同样是荒漠包围之中的一片酿酒葡萄基地,也已颇具规模。
  开发这些基地的广夏(银川)实业有限公司的李女士一个劲地说“你们来得不是时候”。她描述的夏秋时节的基地是那样令人心旷神怡:清风徐来,绿树婆娑,青草摇曳,葡萄飘香……“征沙渠,征沙渠,寄托着多少代银川人对征服沙漠的期盼呀。今天,这一梦想正在我们手中实现。”李女士自豪地说。
  广夏公司因开发荒漠而备受宁夏各界人士赞誉。他们变被动治沙为开发沙产业,累计投入开发资金近4亿元,开发沙漠面积近6万亩,种植5万亩,即将建成宁夏最大的集麻黄种植、制药业和葡萄种植、酿酒业于一体的大型联合企业,成为宁夏新的经济增长点。
  有人对一个企业把大笔钱往沙里扔不理解。公司董事局主席陈川曾说:“一个人的身后必须有一片土地,否则到哪里去奉献!”他带领员工创造了转移产业方向、大举投资荒漠的开发新模式。今年2月14日,陈川永远离开了他所热爱的岗位和事业。但是,他开辟的路还在继续延伸。正如广夏公司代主席张吉生和新任总裁李有强所言:“陈川主席的未竟事业,将由我们来完成。”
  毅然辞掉河北省昌黎县葡萄研究所所长职务,卖掉住房和私家汽车,举家来到这里创业的于振寰先生,现在已是广夏葡萄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在基地简陋的砖房里,于振寰与记者侃侃而谈。说起苦,他给我们念了一首自己编的打油诗:“午夜里,狂风起,沙暴卷,卷得沙石搅浑天,门窗丁冬响得欢……”开发,创业,首先遇到的就是苦。建设麻黄基地时,正值盛夏,地表温度高达67摄氏度,人不动都喘不过气,上百台推土机却依然顶着热浪开进了大漠。事后统计,仅损坏的零部件,就装了好几卡车。
  事业就在脚下。唯有脚踏实地,才能干出一番事业。广夏人以这种执着,在含沙量达90%以上的荒漠里,种出了甜美的果实。
  我们和主人一起,一边品尝他们刚刚生产出来的“贺兰山”牌干红、干白葡萄酒,一边聆听他们回顾走过的历程。五六年过去了,值得欣慰的是,广夏公司开发荒漠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渐渐显露出来:在麻黄基地,即将兴建一座经国家医药管理局批准的药业公司——一个完全按照GMP标准建设的制药工业园区,今年的利税就可达到1亿元左右;在葡萄基地,万吨榨汁发酵厂已拔地而起,安装有400多个巨大的发酵罐和储藏罐,年内将生产出醇美的高档葡萄酒。
  一个企业的成功,离不开地方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毛如柏,曾八进大漠考察麻黄基地和葡萄基地建设情况。因为,广夏葡萄基地的建设,带动了以银川为中心的高质量、高标准葡萄酒产业带的加速形成。1999年底,宁夏的优质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已达4.5万亩,占全国总面积的10%,跻身全国九大葡萄酒生产基地行列。到2002年,宁夏的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将达到10万亩,形成5万吨高档葡萄酒的生产规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