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以民为本——福建省人大工作综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3-15
第10版(立法与执法)
专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人大是否真正履行职责,不辱使命,关键是能否——
  以民为本
  ——福建省人大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武侠
  “怀忧民之心,听平民之言,思为民之策,兴爱民之举”——福建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期间,每到一处都能听到这样的声音;开门立法、预算监督、执法检查、信访接待——记者采访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感觉到“人民意识”的深入人心。
  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袁启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恳切地说:江泽民总书记指出,讲政治最根本的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所以,我们在工作中时刻强化人民意识,把群众“赞成不赞成”、“拥护不拥护”、“高兴不高兴”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开门立法——体现人民的意志
  1999年,福建省人大共制定和批准了12项地方性法规,完成了162项地方法规的清理工作。袁启彤说,福建省人大在注重立法质量的同时,坚持走群众路线,实行开门立法,把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福建省保护商品房屋消费权益条例》草案等在报纸上全文刊登,征求意见,使人民群众直接参与法规的起草过程。
  福建是全国人均耕地面积最少的省份之一,耕地资源不足是长期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而一些地方违法占用和浪费土地的问题又十分严重。因此,福建省实施土地管理法办法的制订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极大关注。一个多月的时间,共有6800多人次参与了实施办法的研讨,提出修改建议稿187份、各种意见2368条。1999年10月22日,这部集思广益、事关子孙后代利益的《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终于出台了。
  袁启彤介绍说,开门立法不仅使制定的法规更加完善,而且还起到了广泛深入的普法作用。
  加强监督——给人民一本明白账
  今年,参加福建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的代表们手中多出了一本又厚又沉的表册,这就是省政府的预算报告。而往年,政府报给人大审批的预算报告一般是几页讲话式文件,夹杂着密密麻麻的数字,让人一头雾水,被代表们戏说为“外行看不懂,内行说不清”。今年,政府的财政预算每一项资金都细化到项目、细化到人头。给了人民一本明明白白的细账。
  袁启彤说,加强对计划、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只是福建省人大加强监督的举措之一。20年来,福建已初步建成富有特色的地方性法规框架,但徒法不足以自行,当前行政工作和司法工作中仍然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人民群众意见很大,说明人大的监督工作还远远不能达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1999年,我们把加大执法检查和评议“一府两院”工作的力度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去年,福建省人大抓住改革和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确定执法检查内容,加大执法检查力度。针对“豆腐渣工程”、大气环境污染以及关乎福建省经济发展大计的侨台胞合法权益保护等问题,开展了九项大的执法检查,发现了不少问题,有力地促进了工作。
  信访——群众工作的“主业”
  福建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进行期间,会场外的“信访接待室”成为媒介和群众关注的另一个焦点。据了解,为了方便群众上访,这次会议特设了三个信访点,开通了两部热线电话,并通过媒体公布。会议期间,大会信访组共接待群众来访715批2024人,收到群众来信407件,接听热线电话384个。
  与此同时,常委会办公楼旁一座宽敞明亮、功能齐全的人民群众来访接待室已经落成。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袁启彤说,以前,群众来访都是在传达室或者在大门口的接待室进行,这种做法不妥当。群众到人大上访,说明了广大群众对人大的信任,相信人大代表能够替人民说话。我们应该以满腔热情来接待他们,认真对待他们反映的问题。
  1999年,福建省人大再次强调,要把信访工作当作人大监督工作的重点,当作群众工作的“主业”,并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他们专门成立了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常委会组成人员接访群众制度、常委会办理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制度、重大来信来访问题的备案督查制度等。
  1999年,在信访量多年递增的情况下,福建省人大接待信访量首次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共受理来信9000多件,接待来访2000多人。
  “我们各级人大要在党的领导下,密切联系群众,体察民情、民意,着实帮助解决一些问题。”袁启彤回忆起战争年代的一首歌:“最后一碗米用来作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军装……”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人民群众永远是我们政权的基础,是我们力量的源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