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阅读
  • 0回复

解决新时期农村人民内部矛盾的途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3-16
第9版(理论)
专栏:

  解决新时期农村人民内部矛盾的途径
  赵凤山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打破了平均主义大锅饭,家庭成为经营主体和投资主体,农民参与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重大进步。但在当前的体制转轨时期,由于政府部门的职能转换没有完全到位,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的素质又有待提高,所以,新时期农村产生了一些必须认真解决的人民内部矛盾。这些矛盾虽是各方面根本利益基本一致基础上的矛盾,但我们也必须高度重视。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高度重视和妥善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重视群众来信来访,进行切实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和纠纷,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政府工作报告的这一论述,为我们探索解决新时期农村人民内部矛盾的途径提供了思路。
  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发展,但经济总量还不够大,质量还不够高,与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由于生产力落后,农民增收趋缓,富裕程度不高,期望与现实之间存在较大反差,造成了部分农民心理上的不平衡。在生产力水平不高的情况下,政府部门和广大干部也没有太大的能力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做更多的事情,因而农民不满足。物质总量有限,也使各方面对物质利益更加关注,容易导致一方对另一方物质利益的侵害。生产力水平低,是当前农村出现大量人民内部矛盾的根本原因。因此,我们必须紧紧扭住经济建设的“牛鼻子”,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使农民尽快富裕起来,为新时期农村人民内部矛盾的解决创造最基本的条件。
  农村工作坚持以帮助农民致富为本。必须纠正一些地方存在的发展经济不是以富裕农民为目标,而是把政府增税、机关增收放在首位的偏向。一是要把“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作为工作的总原则,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富民展开,把农民增收作为重中之重,以此来制定工作的目标、计划和措施;二是在农村各种利益主体发生矛盾时,必须把维护农民利益放在首位,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杜绝各种损农、伤农事件的发生;三是端正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确保农民增收;四是加强对农民的有效服务,帮助农民组织起来进入市场;五是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都应围绕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来展开。
  充分发挥集体和农户两个积极性。长期以来,有些地方特别是一些大城市的郊区形成了农村集体经济实力相对较强的优势,对这一优势要充分发挥。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发挥农户的积极性,调动起他们的投资热情,挖掘出他们的生产潜力。针对家庭经营还比较弱的情况,今后在经济发展中对家庭经营要大力扶持。凡是农户能干的事,政府、集体就不要去干;凡是对农民增收有好处的事,政府、集体就要满腔热情地扶持农民干。要使农民在政府和集体经济组织的扶持与帮助下,通过不断增强经济实力,提高社会地位,改善生活条件。
  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探索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一是大力发展股份合作制,改造旧的集体经济。通过资本的联合和劳动的联合,以利益为纽带使农民紧紧地联合在一起,真正体现出农民之间在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真诚合作。二是发展专业合作。通过生产经营过程的联合,使农民组织起来进入市场,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发展经济、富裕农民,绝不仅仅是让农民增加几个钱,还要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包括改善教育、卫生、体育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比较优美的生活环境等。目前多数地方单靠农民和集体经济的力量还很难办成这些事情,各级政府应该予以必要的帮助。
  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
  进一步增强基层干部的民主意识。基层干部的民主意识强不强,与一个村的民主气氛如何、民主制度建设如何关系很大。要加强对农村广大基层干部的民主意识教育,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必须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思维定势和工作方法,变简单随意为依法办事,变个人说了算为民主决策,变暗箱操作为办事公开,变以干部为中心为以群众为中心,使基层干部真正树立起民主观念。
  抓好民主制度建设。民主建设必须用制度作保证。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在农村普遍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通知》精神,在农村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以下制度:一是村级民主选举制度,使村民依法对村干部享有选举权和罢免权,从制度上保证村民对村干部的监督。二是民主决策制度,凡村内大事必须经村民民主讨论决定,不能由少数人说了算。三是民主管理制度,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实行村民自治,由村民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务。四是民主监督制度,集体资产使用情况、经济收入情况、财务开支情况以及与村民利益息息相关的其他情况都要及时地、实事求是地予以公布,接受村民的监督。通过建立、完善各项民主制度,逐渐使农村的民主生活规范化。
  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和群众的基本素质
  对农村基层干部进行理论、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政策水平,使他们能够自觉地落实党的政策和上级指示,处理好各类矛盾,搞好各项工作,当好村民的公仆和带头人。帮助他们提高科学文化水平,提高他们带领村民致富的本领。
  抓好对农民的宣传、教育。由于受文化水平、经历和眼界所限,一些农民还不知道什么是民主,不懂得怎样行使民主权利。一些农民把由于生产手段落后、适应市场能力弱而产生的问题,也推到政府和集体经济组织身上,而不知道市场经济条件下适者生存的道理。一些农民对党和政府的政策、措施提出片面要求,只以对个人是否有利为标准决定好恶,因而在一些方面产生盲目不满情绪。一些农民滋生了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把自身利益强调到不恰当的程度,而对国家和集体利益关心不多。还有个别农民法制观念淡薄,扰乱社会秩序,甚至违法乱纪。因此,提高农民素质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一是对广大农民进行思想教育,教育他们爱国家、爱集体,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二是宣传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和法律,使广大群众知道、理解有关政策和法律的基本精神,学会按法律办事,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利益。三是通报重大事项,凡重大事情都要尽可能地让广大群众知道,以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四是帮助农民学习专业技能,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切实转变职能与作风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农村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吃透“两头”,一头是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广大群众的情绪、要求;另一头是必须把党的政策和上级指示精神吃透,掌握其精神实质,使党的政策和上级指示能够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得到认真贯彻。吃透“两头”是各级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的基本领导素质和必须坚持的思想方法。
  切实为老百姓办实事。党的宗旨、政府的职责,都要在为老百姓办的一件件实事中得到体现。当务之急是要为农民发展生产提供有效服务,使那些农民一家一户办起来有困难或效益差的事情真正有人管。政府部门要组织和发动社会力量,把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尽快搞起来,当前特别要搞好信息服务和销售服务。农民有了发展生产的社会条件,能力就会充分施展出来。生产发展了,农民富裕了,就不但能够改善农民自身的生活,还能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切实帮助贫困人口尽快摆脱贫困。要采取市场经济的办法,帮助贫困地区群众发展经济。政府要由扶贫、扶困转变到为贫困地区改善生产条件,帮助贫困地区农民开辟致富道路。对一时很难脱贫的特困户要在生活上提供具体帮助,使他们能够比较稳定地生活。
  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工作。群众来信来访是反映群众情绪、表达群众意愿、反映群众要求的重要渠道,一定程度上也是反映人民内部矛盾状况的晴雨表。必须把信访工作作为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手段,切切实实地做好。一是认真实行领导干部接待日制度。县、乡领导尤其是主要领导同志,一定要安排固定时间接待群众来访。二是认真解决群众来信来访中反映的问题。绝大多数的群众来信来访不是“刁民告状”,也不是无理取闹,而是要党和政府为他们做主,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对已经发生的问题要认真处理,对可能发生的问题要事前做好工作。如果对信访中反映出的应该解决的问题久拖不办,甚至置诸脑后,就不但会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还可能激化矛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