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澳大利亚得天独厚 前景看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3-13
第7版(国际)
专栏:迈向新世纪系列报道

  澳大利亚得天独厚 前景看好
  本报驻澳大利亚记者 李学江
  如果将世界地图沿着北纬5度线南北对折,再将南半球向左横移30个经度,可以发现:澳大利亚和中国大陆的版图可大体重合;更有趣的是,两国东部皆是工业发达的繁盛之乡,西部同为资源丰富的荒漠之地。但在那基本重叠的幅员上,中国养育着超过12亿的人口,而澳大利亚却仅仅居住着不足2000万人,这就是澳大利亚的基本国情:幅员广大,资源丰富,然而却人口稀薄。
  澳大利亚是全球五大自然资源富集国之一:铝矾土、钒、铅、钛、锆石产量均占世界第一;铀、锌、镍、锰、铁矿砂产量居世界第二;黄金产量列世界第三;铀储量则占世界总储量的40%;天然气储量2.3万多亿立方米;煤储量6560亿吨,按现在的年产量可开采1000年;农牧用地达4.75亿公顷;牛羊存栏达1.5亿头;海岸线2万余公里,海洋资源丰富。1995年世界银行的评估报告将澳大利亚人均财富列于全球之首。不难推想,澳大利亚在新世纪的发展潜力是多么的巨大!
  澳大利亚在新世纪所面临的主题是,如何利用环境、资源以及社会百年来基本保持稳定的优势,加速经济发展。
  霍华德总理上台以来雄心勃勃,展开了大刀阔斧的经济改革:先是削减政府开支,财政扭亏为盈;接着是推动电信私有化,既减少国债又增加公共投资;持续的劳资关系改革促成生产率和竞争力的提高;税制改革扩大了税收基础,有助于刺激出口和吸引外来投资,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澳去年经济增长高达4%,通胀和利率均创30年来最低纪录,国内股市看好,外国投资强劲。也就是说,澳新世纪大发展的经济基础已经奠定,可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东风”是什么?从国内来说就是人口相对不足。澳国土是英国的30余倍,但人口却只是英国的1/3——去年8月刚刚达到1900万。人口太少,下世纪人口老化加速,将会导致社会负担过重,劳动力萎缩,目前澳老龄与劳力人口的比例是1∶5,到2021年会成为1∶3。人口太少,当然市场就小,加上技术工人短缺,成为澳大力发展信息技术产业的一大制约因素。澳人口出生率连年下降,目前已降到育龄妇女人均生育1.76人,远低于2.1的人口替换水平,唯一出路是增加移民。但与加拿大将移民额从年20万增加到30万相反,澳联盟党政府近两年以失业率居高不下为由,将移民额度从年10万名砍到8万名(本年度也只增加了2000名)。这一政策引起急于发展经济的各州政府和工商界的不满,纷纷要求增收移民。前联盟党总理弗雷泽曾撰文指出:只有人口增加到5000万,澳才能成为一个举足轻重令人侧目的国家。
  “东风”不强劲还缘自国家方向的定位问题。澳大利亚究竟是东方国家,还是西方国家?基廷的工党政府曾明确提出“实行共和”和“面向亚洲”等“脱欧入亚”的政策方向,但联盟党政府上台后对此嗤之以鼻,采取了维护澳英“脐带”,加固澳美联盟的步骤;亚洲金融危机和印尼动荡更使联盟党振振有词,指斥基廷的“面向亚洲”政策是个失败。但毕竟亚洲市场对澳经济发展举足轻重,不能弃之不顾,联盟党政府于是提出了“亚洲第一,而非亚洲唯一”的巧妙口号;在政体上则仍然作出了保留英国女王为国家元首的抉择。然而这并不是最后的归宿,许多人不满意全民公决的结果,要求共和的力量不减反增。舆论批评政府缺乏政治勇气和远见,丧失了前进方向,使澳在跨入新世纪时,仍在歧路徘徊,举步不定:步向亚洲还是转向欧美?成为澳大利亚政坛上的“哈姆雷特式的问题”。
  澳国内市场狭小,要仰赖外贸为生。但在澳11大贸易伙伴中有7个在东亚地区:日本、韩国、新西兰、中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澳在亚太地区的年贸易总额占其全球年贸易额的2/3,而且随着亚洲经济的恢复还将日益增大。70年代以来,随着白澳政策的终结和多元文化政策的实行,亚洲移民开始重新进入澳大利亚。这些移民不仅壮大了劳工队伍,也有力地促进了澳亚贸易的飞速发展,为澳的经济与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有识之士称,澳大利亚的未来在亚洲已是一个不容置疑的现实和趋势,可供选择的只是顺风扬帆,还是逆水行舟罢了。
  站在新世纪的门坎上,展望资源丰富得天独厚的澳大利亚,其壮丽前景已隐隐可见:由于移民构成的变化和民族独立意识与民族自信心的增强,人民的共和意志将会在二三十年内得以实现;从而推动“脱欧入亚”的历史进程,将澳亚经济联成一体,共同发展。如果澳未来政府明智地推行适度增加移民的人口政策,以扩大内需,增加投资,充实人力资源,壮大技工队伍,澳的综合国力将会以更快的速度提升。可以预见,21世纪中叶澳的国际地位将可跻身于西方十强,在国际社会中将令人刮目相看。(本报堪培拉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