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阅读
  • 0回复

“急”与“不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3-13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

  “急”与“不急”
  本报记者 何加正
  今年“两会”最热门的话题要数西部大开发了。3月5日大会开幕那天,记者在人民大会堂的休息大厅里随便找几个代表聊聊,说着说着就说到这个话题上来了。西部的同志说起来兴高采烈,满怀期待;东部的同志说起来也蛮感兴趣,头头是道。在接受采访的代表委员中,很多人准备的就是这个题目。中国人在说,外国人也在说。外国记者传回去的稿子里,有不少就是关于中国西部大开发计划的。
  不过,很多同志在说起这个话题的时候,也不忘提醒一句: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有付出艰苦努力的准备。我想,这对于西部的同志尤为重要。至少,目前有个“急”与“不急”的关系摆在西部的同志面前,需要很好处理。
  “急”,就是这件事情等待不得。西部大开发肯定是个长期的过程,但决不是遥远的事情。中央已经作出了决策,领导机构成立了,各有关部门也都做了初步规划,大开发就在眼前。有些项目说实施就实施,就说西气东送吧,一旦开工,管道很快就会修到你的家门口。西部的同志必须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随时准备应对各种开发之需,只有这样,项目到了家门口,才不至于出现由于准备不足、工作不实而措手不及,手忙脚乱。“急”,嘴上说是一回事,实际干又是一回事。一定要从两方面“急”起来,一是思想上,一是行动上。思想上,方方面面要尽可能想得周到些,准备充分些;行动上,该做的工作要尽可能做得扎实些,具体些。这是一方面。
  “不急”,就是一定要看到西部大开发确实是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以为今年大开发开始了,明年后年西部的面貌就会大变样,就会赶上东部。期望值太高,希望就会变成失望。西部开发不可能像当年开发深圳、珠海那样短时间内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且不说西部国土占全国半数以上,地广人稀,即使在小一些的范围内,无论是自身的基础条件,所处的环境,还是大的气候条件,都可能成为想象不到的制约。中央确定,先从交通、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退耕还林还草、恢复生态,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等方面做起,这本身就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对这个过程理解得愈充分,对过程的长期性愈有心理准备,西部开发就愈有可能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这是另一方面。
  总之,对西部大开发,一方面要有紧迫感,要有只争朝夕的精神。另一方面,又要作好长期打算。这就是辩证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这项战略措施真正变成现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