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深情颂歌爱国主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3-18
第6版(文艺评论)
专栏:“五个一工程”获奖文艺作品评论征文

  深情颂歌爱国主义
  黄志凡
  由总政歌剧团和武警总部文工团联合演出的六幕大型历史歌剧《屈原》,以其深远的思想内涵、优美的音乐设计和精湛的艺术表演,博得了首都文艺界的盛赞。
  讴歌爱国主义精神,是这部作品鲜明的思想内涵,也是这部歌剧最突出的审美特征。该剧是根据郭沫若的同名话剧改编的,表现了爱国诗人屈原坎坷而富于传奇色彩的悲剧命运。编导者在忠于原著精神的基础上,保留了话剧的叙事风格,又注意发挥歌剧艺术擅长抒情的优势;借用了原有的历史生活素材,又站在今天的时代高度深入开掘和提炼出更加深刻的思想主题。作者不是概念化地把爱国主义搬上舞台,而是以细腻的笔触,饱含激情地通过描写屈原对百姓疾苦的关切、对改革弊政的执着、对丑恶与卖国的嫉恨、对学生的谆谆教诲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歌颂等具体情节,把爱国主义精神演绎为一幕幕感人肺腑的场景。但编导又不仅仅停留在单纯再现历史的层面上,而是以一种强烈的时代意识,从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理性角度,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屈原的爱国气节和光照千秋的人格。让观众去分享他的激情与喜悦,体味他的忧患与悲痛,并随着人物思想性格的发展去追寻历史,探索人生。正因为此,这台戏才具有了更加深刻的启迪意义和现实意义。舞台上那高亢激昂的旋律,给人以心灵的询问和撞击,激发着人们对理想、信仰和人生价值进行更深层的思考。
  音乐是歌剧的灵魂。作曲家努力寻找使中国歌剧与世界歌剧接轨的途径,以严肃歌剧的思维进行创作。运用民族化的宣叙调和戏剧性的咏叹调,着力塑造性格鲜明的音乐形象,使整个戏剧情节的发展统一在音乐之中,音乐与戏剧巧妙和谐地融为一体,很好地渲染出作品的悲剧气氛。剧中多声部的二重唱、三重唱、七重唱、男女声合唱,恢宏的混声大合唱,以及大型交响乐队的演奏,构成了层次丰富、布局缜密的音乐结构,形成了立体化的交响效果,黄钟大吕般讴歌了屈原忧国忧民的思想。作者善于抓取人物在戏剧冲突中激起的情感波涛,揭示戏剧行动中蛰伏在人物心灵深处的性格特质,每个角色都有符合人物性格的音乐语言,尤其是在人物命运的转折处,在感情宣泄的高潮点,都精心设置了大段华彩咏叹调,使主人公能有充分的篇幅在音乐中尽情抒发内心的喜怒哀乐,也使演员能充分发挥声乐技巧,在铸造舞台形象中形成了宽阔的二度创造空间,为全剧营造了音乐与戏剧完美交融的动人场景。
  该剧在表演上精益求精,调动了丰富的表现手段和造型来塑造角色形象。主要演员杨洪基、王静、幺红、张积民等都经过美声唱法的严格训练,有着娴熟的声乐技巧,在声音的变化、呼吸的运用上能依据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来处理乐曲,栩栩如生地塑造了不同性格的舞台形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