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朱老总与红星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3-18
第7版(人物纪实)
专栏:

  朱老总与红星杨
  王家淼
  在党和政府已开始实施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大西北的宏伟进军中,新千年的植树节到来了。当全社会都在强烈呼吁保护生态环境、呼唤绿色植被的时候,我要记述一件不久前采访到的当年朱德同志率领太行山军民在残酷的战争年代植树造林二万余株的事迹。
  去年秋末冬初,我去山西征集抗战文物,在晋东南武乡县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参观时一位同行对我说,离八路军王家峪总部不远处有一棵朱德同志当年手植的红星杨,其所以叫红星杨是因为这棵杨树的树枝每掰开一个断面都有一颗红星,他还送我一本载有介绍红星杨的馆刊。职业和兴趣令我不时地思考,红军的总司令种下的杨树能长出红星来?这虽然富有革命浪漫主义色彩,但其中的奥妙何在呢?晚上我在旅馆仔细阅读馆刊后,又翻开斯诺的《西行漫记》,结果我被斯诺对朱德既幽默又深刻的描写弄得更加兴奋不已。斯诺写道,“由于文字的奇异巧合,‘朱德’这两个字在中文里正好是红色品德的意思。当他在边远的四川仪陇诞生后,他的慈亲给他起这个名字时,是无法预见这名字日后具有的政治意义的,否则他们早就吓得给他改名了”。看来总司令的“朱”字是天生和红色、红星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决定亲自去一趟王家峪。
  翌日清晨,我在县城租了一辆自行车,沿浊漳河北岸向王家峪跋涉。路很远,又是山区,有时要推着车子走很长一段路才能再骑一段,但对搞抗战史的我来说,职业兴趣远在一切艰难之上。我看到,这里的山山水水都曾是太行山军民与日寇血肉扑拼的战场。朱、彭、左、刘、邓率领八路军抗击日寇的许多杰作也都是在这里写下的。置身在太行山腹地,脑子里的许多疑问会突然恍然大悟。比如八路军在这里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总部,王家峪总部、砖壁总部、麻田总部、北村总部……刘伯承将军的一句名言道出了其中的奥妙:久驻一地必遭袭击,久走一路必遭埋伏。午后一点多钟,我到了王家峪总部,急忙找人询问红星杨的事情。纪念馆的一位女同志拉开抽屉拿出几条树枝,每掰一次断面上确实有一个五角星,她告诉我红星杨在寨湾,出门向南五百米。我道谢之后骑上车就朝南边飞奔而去。公路西边有座小桥,看见小桥的同时也就看到一棵用铁栏杆围住、竖有白色说明牌的大树。如果说吸引我远道而来的是红星之谜,但震撼我心灵的却是肃然观详之后感到的非凡气势。这棵树确有一种被天地涵养的浩然正气,拔地参天,挺身屹立,让人立刻想起文天祥的《正气歌》,唤起“于人曰浩然,沛乎塞沧溟”的联想。隔着铁栏杆,我目测了一下树围,一个人恐怕抱不拢。可能是因为来这里捡拾树枝作纪念的人太多,要在层层枯叶中拣到几根树枝绝非易事。我寻了半天才拣到三五枝,掰开之后有些断面的确有红星,也有些并不规则,有些完全没有,关键是树枝不能枯朽,断面不能劈裂。我想看看别的杨树是否也有红星,可惜周围只有一些小杨树,拣枝掰开后一个也没有,看来红星之谜没有植物学家的解释一时半会是解不了的。我看到红星杨东北角有一座八角亭,亭中立有一块“朱德总司令手植杨树纪念碑”,碑文写道:“……一九三八年春,八路军总司令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转战武乡,一九三九年九月进驻王家峪村。在这里,朱德总司令和我党政军许多领导同志遵照毛主席人民战争的伟大战略方针,直接指挥着华北敌后的对敌斗争。一九四零年三月朱总司令亲自带领当地军民植树约二万余株,这棵白杨是朱总司令亲手所植,至今已十七年,蓬勃挺立,它将和这块革命根据地一样万古长青。中共武乡县委员会武乡县人民委员会公元一九五七年八月一日立”。读罢全文,再凝神瞩望这高大的红星杨,胸间再次获得了厚重的历史感。我想《沙家浜》中泰山顶上的那棵青松是夸张艺术化的典型,而眼前这棵枝如铁、杆如铜的红星杨是真正经历过残酷的战争。正如台词唱的那样:经磨历劫,伤痕累累,斑迹重重。因为还要返回县城,暮色中我赶紧拍了几张照片,当我最后瞩望落日中红星杨的雄姿时,心头忽然生出这样一个愿望:如果能截一段树枝把她移植到卢沟桥畔那该多好!愿当地文物部门能精心保护好红星杨,像碑文中所写的那样,让她和这块革命根据地一样万古长青。再见吧!红星杨,我会再来的。
  回京之后还没来得及请教植物学家,红星之谜就被我自己破解了。有一天我在车站等车,地上落满了杨树枝,我随手拣起一枝掰断,断面上一个又大又规则的五角星出现了,再拣,再掰,又出现了一个五角星。但当我换一棵杨树枝掰开看时,五角星竟没有了。看来,断面上的红星与朱德和红军并无因果关系,因此我想,断面有无红星可能是由树种决定的。不过,把朱德率领太行山军民种下有红星的杨树称之为红星杨,不仅富有革命浪漫主义色彩,而且这叫法比叫杨树更琅琅上口,于人曰浩然,于树曰红星。作为抗战史上的一则佳话未尝不可,尤其是在异常残酷的战争年代,党的领袖们高瞻远瞩,率领军民植树造林二万余株这件事在今天多么具有警策和启发指导意义。爱国将军冯玉祥也写过一首种树的打油诗:“老冯驻徐州,大树绿油油,谁砍我的树,我砍谁的头。”最后两句大有为保护绿色而拼命的架势,而这正是今天需要提倡的精神。人类与地球、人类与大自然恰如皮与毛的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在多少个漫长的世纪里,人曾经是大自然的奴隶,饱尝了大自然的摧残,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然而,当人类掌握了某种技能特别是借助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大自然主人的时候又开始自觉不自觉地充当了大自然的杀手和凶手。在这方面既有古代的教训又有眼前的经验。草木茂盛的阴山曾经是古代匈奴人进入中原的基地,但匈奴人最后失去了阴山,因此史书记载说:匈奴失阴山之后,过之未尝不哭也。而1998年的洪水,更是令人惊心动魄,记忆犹新。
  革命是为了建设,建设呼唤着新的辉煌,呼唤着可持续发展的力量。资源丰富而自然条件恶劣、地域辽阔的大西北呵,红星照耀过的大西北呵,在新千年到来之后,你将用大开发大建设的大手笔一改斯诺笔下的那个世界,那个“山丘像巨大的城堡或成队的猛犸,好像被巨手撕裂的岗峦,上面还留着粗暴的指痕,仿佛是一个疯神捏就的世界”。而那挺拔屹立在太行山上的红星杨,正用绿色呼唤着绿色、呼唤着一个山川秀美的大西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