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急农民所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3-20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急农民所急
  本报记者张毅
  伍自尧 江西省宜春地区行署专员
  这位从农村基层一步步干起来的行署专员,谈起农业结构调整,来了这样一段开场白。
  “其实,随着农产品市场的繁荣,近年来,农业生产一直在调整,各级政府也想过不少办法。”在宜春地区,这样一些动员口号,基本概括了以往农业调整的轨迹:“要想快致富,大家养珍珠”,“要想快致富,就养长毛兔”,“要想快致富,一起种蘑菇”,“蘑菇又跌价,号召种苎麻”。结果是“苎麻又跌价,见到调整就害怕!”政府发动大家搞的东西,往往容易一哄而上,最后农民吃亏,政府被动。
  “这么说,调整结构,政府就束手无策了?”记者问。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农民有困难,政府就应该积极地想办法。”伍专员又举了个例子:上高县南港乡的辣椒丰收了,一毛钱一斤还卖不掉,老表们愁坏了。结果,江西电视台发布了这条信息,全国各地都来南港收辣椒,辣椒价格一下就抬到七八毛钱一斤。这说明什么问题?一些农产品并不是没有销路,而是农民自己很难找到销路。急农民之所急,政府就要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宜春地区准备在全区10个县建立电脑网络,把当地的农产品信息都送上因特网。
  农民还有一个自己解决不了的,就是良种问题。现在过剩的都是大路货,优质产品市场前景看好。比如,一般的稻谷5毛钱一斤,而奉新的优质稻谷就能卖8毛一斤;最近新推的B232苎麻良种,产量可以提高30%以上。可是,这些品种农民无法自己繁育,一家一户零零星星到市场上买,又没有质量保障。因此,宜春每个县都设立了良种公司。农技部门还经常培训农民,推广农业使用技术,农民科技素质提高了,也为调整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