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阅读
  • 0回复

海原兴起种草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3-21
第1版(要闻)
专栏:西部纪行

  海原兴起种草业
  本报记者 黄彩忠 胡继鸿
  28岁的回族小伙子李永寿,一年中有半年时间在外打工。结婚四五年了,一家人还住着土坯房。与村里其他农家相比,李永寿的家境是最差的。说起自己的境况,李永寿非常羡慕村里种苜蓿致富的人:“今年我家的20亩地也要种苜蓿。”
  李永寿所在的村子叫王埫,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贾埫乡的一个行政村。这里有大片的平川地,所以叫“埫”。在多山地的海原县,这是很好的地了。
  由于处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十年九旱,海原农民世世代代只能靠天吃饭,这些年,多亏了国家和自治区的支持,海原人算是解决了温饱。可是,贫困依旧!农民企盼有钱买彩电、洗衣机,买电话甚至汽车。
  几乎没有工业基础的海原,要实现富民强县的目标,谈何容易!思路清晰的县委书记王洪界认为,西部开发,必须立足于本地实际。海原要发展,要立足于自身的丰富资源——土地。中央要求宁夏山区退耕还林还草,正切中海原的情况。县上决定:种粮不行,就改为种草,发展规模草产业。
  苜蓿——这种既可保护生态,又能增加收入的多年生植物,成为海原人草产业的首选品种。
  从1998年开始,两年间全县规模种植苜蓿已达20万亩,加上农民分散种植的十余万亩,现有苜蓿留床面积26万亩。今年,全县还将种植10万—15万亩,力争使苜蓿的留床面积达到40万亩。在此基础上,县里确定:未来5年内,全县苜蓿种植面积发展到100万亩,人均2亩;同时,养殖业大举扩展,一亩苜蓿,带动一头牛和5只羊的养殖。
  苜蓿种植业的快速发展,给农民带来了相当可观的收入,也带动了畜牧业的发展。
  王埫村的李永海老汉说,他在1996年开始种苜蓿时,大伙还不知道种苜蓿的好处。没想到,一亩苜蓿一年割两茬,产量有6000多公斤,一公斤鲜草卖4毛钱,就能收入1200元左右。
  苜蓿非常走俏,都销到银川的养兔场。前些天,上海一个老板来村上,想订购苜蓿,没货。他失望地走了。
  王埫村已有1/3的人家种苜蓿,总面积大概3200亩,收入可达400来万元。两年没有种粮的摆文贵,32亩地全部种上了苜蓿。他还把种苜蓿与养殖业结合起来,养了5头秦川黄牛、10只种獭兔。他养的牛是短期育肥的,平均两三个月就出栏。去年出栏60多头,纯收入近2万元。
  在种草业的带动下,王埫村多数农户养起了小尾寒羊,去年出栏1200多只,纯收入近20万元;去年全村还养牛420头,出栏310头,纯收入50多万元。村里许多人家通过种草和养殖富裕起来了。
  种草业在海原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已预示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海原县每年都要从拮据的财政中拿出100多万元,向种草农户免费提供种子和技术指导。
  草产业迈出关键的一步。去年底,天津浩邦公司与海原县签订一份意向书,将在海原投资3000万元,兴建一座苜蓿深加工厂,提炼国际市场紧俏的乳酸胶。县委书记王洪界说,“这将是海原第一座像样的工厂。”
  海原已进行了两年多的种草实践,在封闭落后的西海固,无疑具有突出的宣示意义:西部大开发,西海固并非毫无可为。机遇,也在向西海固招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