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阅读
  • 0回复

让多的优起来——安徽农业结构调整追踪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3-19
第4版(综合)
专栏:新闻追踪

  让多的优起来
  ——安徽农业结构调整追踪
  编者按:安徽提出由农业大省向经济强省迈进的发展战略,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以市场引导结构调整,进而培植新的优势农业,走“特色+规模+档次=效益”的路子,变传统意义上的“大”为现代意义上的“强”。安徽的做法,为农村和农业经济结构调整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去年安徽又吃了老天的亏,淮南遭受特大洪涝灾害,淮北则严重干旱,全省农业因灾损失达230多亿元。但是统计表明,安徽去年农业增加值却达700多亿元,比上年有所增长,农民收入也有所增加。
  安徽省分管农业的副省长王怀忠说,安徽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紧紧抓住农民增收不放松,结合安徽自身实际,发展区域特色经济,走出了一条“特色+规模+档次=效益”的成功之路。
  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安徽农民曾在全国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生产连续多年大丰收。但粮多了,并不等于钱就多了,近年出现的农产品卖难,使农民收入增长趋缓。1997年初,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了“一个核心,两个大力”的农村工作指导思想,即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大力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归根到底一句话,就是要让“优的多起来,多的优起来”,着力打好流通、加工、特色、养殖四张牌,突出抓好求优、求特、求大、求强、求高、求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王怀忠介绍说,安徽是粮油大省,也是畜牧、水产大省,更是水果、蔬菜大省,山林资源也十分丰富。为了让多的优起来,安徽自1997年起在全省实施农业名牌战略,每年评选一批“安徽名牌农产品”,同时在省内外举办名优特农产品展销会。两年来已先后推出48项安徽名牌农产品和8项安徽特色农产品,其年营销收入达21.3亿元,年创利税2.5亿元,对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黄山食用菌公司原先闯不出市场,万余户菇农曾挥泪毁菇。公司创出“山华牌”黄山徽菇后,在国内外市场名声响了起来,给菇农带来致富良机。
  农业名牌产品创出之后,必须以规模取胜。安徽理出“八大特色经济”,强力推行优质麦、优质稻、双低油菜和脱毒山芋“四个一千万亩”,同时实施畜牧、水产富民工程,发展山区特色经济。伴随规模特色经济,安徽从阜阳开始,逐步开展土地流转机制改革,强化土地所有权,放开使用权,促使土地向种植能手集中,进而实现规模经营。最早实行土地租赁经营的阜阳市临泉县,“流动”土地已达20多万亩,形成三四百个经营大户,把众多名牌农产品推向国内各大市场。
  “在实现特色、规模的基础上,还必须上档次、重质量,才能达到增效的目的。”省农经办负责人强调说。要上档次就要讲科技,讲管理,安徽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普遍推行种子工程、黄牛改良、山芋脱毒、地膜覆盖、水稻旱育稀植等等良种良法,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既提高了大宗农产品的品质档次,同时又培育出更多的名特优农副产品。全省还加快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各具特色的示范园成了农民考察、引种、发展的致富学校。
  安徽一直把市场建设和信息网络建设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头等大事。从淮北到江南,既有全国闻名的亳州中药材市场、砀山酥梨水果市场,也有联系海内外大市场的芜湖米市、宁国竹木工艺品市场等。亳州中药材市场买全国卖全国,在这里没有买不到的中药材,更没有卖不掉的中药材,给成千上万的药农种药致富提供了可靠保证。安徽还加强了信息网络建设,推进电脑入户工程,今年将有10个县、100个乡实现电脑入乡进村入户,同时再建成10个年成交额5亿元的专业批发市场,在合肥筹建集展览、展销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产品贸易中心。
  面对西部大开发和我国将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和挑战,安徽如何实现农业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全国人大代表、省委书记王太华告诉记者,不久前全省开展了一场为时两个多月的“加快农业产业化跨世纪发展”大讨论、大调研,进一步明确了农村发展新思路,决心在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上再做大文章。
  压题照片:霍山县的万亩竹海。
 本报记者刘杰(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