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阅读
  • 0回复

蓦然回首心依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3-23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

  蓦然回首心依痛
  本报记者 吕岩松
  春日融融,从工作了近4年的贝尔格莱德回到北京,恍如隔世。漫步在人流如潮的街头,沐浴着祥和与欢乐,生活在亲朋好友中间,我不由得扪心自问:和平的天空是否真的被撕裂过?硝烟战火莫不是一场梦魇?幻觉稍纵即逝。凄厉的空袭警报和爆炸声虽已从耳畔消失,毁灭与死亡的场景也不再浮现眼前,血与火的记忆却坚如磐石。
  被炸毁的房屋和桥梁可以重建,心灵的创伤也将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平复。但那些惨遭北约涂炭的生灵呢?案头堆满战争期间拍摄的照片,透过横飞的血肉破碎的肢体图像,我再次看到了稚嫩的笑脸和慈爱的目光。生命可以化作青烟,无辜者的冤魂却在晴空下凝滞不散。对于南斯拉夫这个巴尔干小国来说,3月24日无疑是一个黑色的祭日。
  回首往事,我们无须愧疚于情感的宣泄,因为冷冰冰的记忆终不能长久,而轻易地忘记永远意味着背叛。北约轰炸南斯拉夫不仅仅是一场悲剧,同时也是一个影响力跨越时空的历史事件。在战争爆发一周年之际,我们更需要沉静下来,就这一震撼世界的事件做一番理性思考。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是多民族国家。在这些国家中,少数民族问题既敏感又充满挑战。处理得好,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发展。处理不好则纷争不断,甚至会将国家引向内战分裂的深渊。在这方面,包括南斯拉夫在内的巴尔干各国可以说是先天不足。该地区聚集着分属不同宗教和文化圈的几十个民族。由于历史上的复杂原因,它们犬牙交错地混居在一起,彼此间又多次处于对立交战状态。更为严重的是,欧洲列强多次拿巴尔干做交易,人为地在这里划分疆界,使该地区的国家分界线和民族分界线相去甚远。以科索沃为例,阿尔巴尼亚族人在边界的一侧处于少数民族地位,在边界另一侧则拥有自己的民族国家。
  科索沃的民族问题由来已久。总的来说,南斯拉夫政府采取的是高压政策。铁托时期就有游行示威的阿尔巴尼亚族大学生被判重刑。80年代末科索沃民族矛盾进一步尖锐,在议会中占多数的阿族议员甚至宣布科独立,塞尔维亚共和国强行收回了该地区的自治权。90年代科索沃局势始终处于紧张状态,南斯拉夫当局未能拿出有效的民族团结政策,客观上为西方国家以人权为名进行干预提供了借口。
  不过美欧大国所采取的做法不是缓解矛盾,而是火上浇油。正是在它们的怂恿与扶植下,阿族非法武装迅速壮大,1998年初爆发了大规模的武装冲突。今天回过头来看,西方的科索沃政策并没有“失误”,它从一开始就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阶段性。从某种意义上说,美欧大国有意识地参与制造了“人道主义灾难”,而这反过来又成为他们加大对南斯拉夫政治压力乃至实施军事打击的借口。可以说,北约打着“人道主义”旗号进行干预从一开始就有贼喊捉贼的味道。经过一场血腥的战争,科索沃的武装冲突基本上平息了。但究竟是谁赋予了北约轰炸一个主权国家,制造另一起更大规模灾难的权力?同科索沃问题颇为相似的北爱尔兰问题又能否通过这种“以恶抗恶”的模式来解决?这是一个强权横行的世界,由美国和欧洲强国组成的北约自然不会去顾忌什么道理。
  从另一个角度看,强者的内心往往又是最虚弱的,它们自知因为霸道已先在道义上失分,于是西方媒体再次使出“妖魔化”的高招,将南斯拉夫政权描绘为“种族清洗”的元凶,学者们则搬出“新干涉主义”、“人权高于主权”的理论,将北约对南斯拉夫的轰炸粉饰为价值观之战。我们姑且不去谈论“人权”和“主权”孰高孰低,这一理论在科索沃的现实注脚却是拉大旗做虎皮、不择手段地获取私利。以北约为主的国际维和部队进驻科索沃后,我再次到当地采访时看到:30多万非阿族居民逃亡了,偌大的普里什蒂纳只剩下十几名塞尔维亚族居民,而在奥拉霍瓦茨2000多名塞族人甚至丧失行动自由。西方大国信誓旦旦地要建立一个“多种族共存、多元文化共容”的新科索沃,而事实上只不过是廉价的谎言。明眼人一看便知,推翻不听摆布的米洛舍维奇政权、获取重大的地缘战略利益才是北约发动战争的原动力。
  记得去年的3月24日也是一个明朗的春日。面对人类历史上最强大军事集团的淫威,巴尔干一个区区小国勇敢地应战了。冷战期间,南斯拉夫游离于两大阵营之间,在国际事务中出尽风头,获得了与本国实力不相称的地位。塞尔维亚人也许尚未从逝去的旧梦中彻底醒来,但还不至于弄不清悬殊的军事实力对比和严重失衡的大国关系。塞尔维亚人最终选择了战争,一方面是因为被北约逼到墙角,除了以死抗争没有退路可走;更主要的原因是他们酷爱自由,不甘心屈从大国的肆意摆布。在北约霸气十足的今天,南联盟敢于站出来说“不”,这本身就是一项壮举。它所昭示的精神力量是永恒的。从北约第一枚导弹落下那一刻起,南斯拉夫人已经成为“大写的”人,塞尔维亚这个民族也成了“大写的”民族。
  虽说国际政治终有公理可言,然而弱肉强食却是我们不得不经常面对的现实。顽强抵抗了78天并付出惨重代价后,南联盟最终还是战败了。它不得不接受比朗布依埃协议还要苛刻的“和约”,彻底丧失了对科索沃的控制。时至今日,南联盟仍在承受着西方大国的强大压力,经济重建也困难重重。在这个靠实力较量的世界上,一个贫困弱小的国家如何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
  蓦然回首,想不到文字还是如此的涩,心还是如此的痛。
  即使是祭奠亡灵,受伤的心也带着恐惧。 (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