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亚洲经济复苏及前景分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3-23
第11版(学术动态)
专栏:热点研究

  当前,亚洲经济摆脱金融危机、迅速恢复的势头超出了人们的预期。亚洲经济是迎来了全面复苏,还是昙花一现,仍会爆发循环式危机?亚洲经济发展存在哪些隐忧,其前景如何?
  亚洲经济复苏及前景分析
  谷源洋
  两个基本理论问题
  经济复苏的标准问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些专家,把经济总量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视为经济复苏。以这样的标准来衡量,墨西哥用了6年时间,才从1982年的危机中复苏过来,而智利则大约花了5年时间。这些专家1999年曾估计,韩国和马来西亚约需2年,泰国约需4年,印尼则可能需要5年以上的时间,才能恢复元气。从1999年的发展实践看,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和地区,其经济增长率都已从负数转为正数。特别是韩国的经济增长率高达9%,已超过危机前的水平。然而,其他国家和地区虽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经济增长态势,但主要经济指标远未达到危机前的水平。因而从总体上看,虽然目前亚洲经济已明显好转,但距全面复苏还有一段时日。
  金融危机的阶段问题。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爆发金融危机,大体上要经过四个阶段,即恐慌、稳定、恢复和发展阶段。金融危机可以说是“筛弱留强”的淘汰赛,经营不善的企业在危机中解体、破产或被兼并,而存活下来的企业,则提高了经营能力和盈利率。因此,近年来,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和地区,其汇、股市回弹,利率趋降,出口增加,外汇储备增多,债务结构得到一定调整,人们的购买力有所增强。各种指标均显示,亚洲已经结束金融危机的恐慌和稳定阶段而步入恢复阶段,但距发展阶段还有一定距离。
  亚洲经济迅速恢复的原因和隐忧
  在过去的一年里,国际金融机构和经济学家纷纷提高对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泰国、菲律宾以及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的经济增长率预测值,表明亚洲经济迅速恢复超出了人们的预期。那么,亚洲经济为什么能迅速恢复呢?其原因在于:
  第一,爆发金融危机的国家和地区,改变了危机初期实行的货币紧缩政策,通过实行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扩建基础设施,扩大出口,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从而拉动了经济增长。
  第二,爆发金融危机的国家和地区,金融市场逐渐稳定,国际资金开始回流。爆发金融危机后,大批美国投资者从东亚地区撤资,据统计,1997年6月至1998年6月,美国共同基金在亚洲(不包括日本)的投资下降了52%。但随着亚洲经济的逐渐好转,特别是金融形势的稳定,美国共同基金在1998年6月至1999年6月,对亚洲新兴市场的投资增长了69.35%。预计今年流入亚洲的资金约为600亿美元。其主要原因是:亚洲地区的经常账户出现顺差;亚洲地区的企业已着手结构调整;亚洲地区的投资回报率升高(1999年第二季度为37.61%);通过调整外债结构,整顿金融体制,亚洲各经济体不同程度地缓解了不良债权的压力,加强了对资金的监管,较为有效地稳定了金融市场,并满足了国际投资者的安全性、获利性和变现性要求。资金的重新流入,逐渐恢复了亚洲经济的活力。
  第三,美国创造了战后最长的经济扩张期,尤其是美国股市牛气冲天,使得美国家庭财富增加的速度达到空前程度。股市财富又带动了消费需求和经济增长。美国是亚洲国家和地区的主要出口市场。因此,美国经济增长强劲,就为亚洲扩大出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第四,日本与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联性很强,因此日本经济的荣枯是亚洲经济盛衰的关键因素。目前,尽管日本经济增长不够强劲,但毕竟已摆脱了连续两年的负增长,1999年突破了0.5%的增长目标,因而减轻了对亚洲经济的下拉作用。
  第五,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金融危机反复肆虐的两年中,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进口增长幅度高于出口增长幅度,这是促进亚洲经济迅速恢复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但是,当前的亚洲经济增长带有明显的恢复性质,绝大多数经济指标尚未达到危机前的水平。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讲,只能说亚洲经济正在好转,而且在经济好转的背后还隐藏着不少变数和暗流:①印尼的经济尽管出现了较大变化,但1999年的经济增长率只有0.23%,经济的全面恢复尚须经历一个艰难的过程。②亚洲国家和地区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增强,而美国由于贸易赤字不断攀升,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不利于亚洲对美出口。③一些亚洲国家(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尚未完成,不良债权和外债依然十分严重。而且其债务主要是公司和银行而不是政府所借,因而清理债务的难度较大。5国际游资的规模仍在继续扩大,国际金融市场上的“热钱”炒作随时都可能发生。与此同时,亚洲国家的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秩序整顿进展缓慢,导致金融危机的基本因素并未完全消除。⑤亚洲经济好转的主因是政府扩大支出带来的繁荣,然而扩张性财政政策却使财政由盈余转为赤字。此外,银行利率虽然趋降,但银行贷款和企业融资并没有明显增加。⑥国际石油市场油价上扬,也使人们对经济复苏的信心在一定程度上下降。
  对亚洲经济前景的分析与展望
  虽然不少人担心曙光初现的亚洲经济会发生循环式危机,但基于以下一些理由,我对亚洲经济发展的前景还是看好的。
  首先,亚洲国家(地区)具有一些好的传统,如工作勤奋、生活节俭和习惯储蓄;重视人力资源开发;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等。特别是这些国家(地区)针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和爆发金融危机的导因,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整与改革,包括:不能借短期贷款用于长期投资项目;企业债务总额不能超过国家外汇储备总额;不能错误地分配资金和资源,以免产生资产泡沫式膨胀;有序地开放资本项目和金融业,建立强健的金融体系和高效率的、有权威的监管系统,以抵挡国际游资的冲击;朋党资本主义(裙带资本主义)是产生不良债权的根源,必须予以废除;既要维持短期的金融稳定,又应及时进行体制创新等。这些经验教训是亚洲稳定金融市场,发展经济的宝贵财富。
  其次,金融危机并没有摧毁亚洲几十年高速增长所奠定的经济基础,如东亚的钢铁产量已占世界的40%,世界造船量的70%集中在东亚。亚洲现有的经济规模、对外贸易额和主要产品产量都已接近世界的30%,这三个30%使亚洲在全球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亚洲现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金库”。1999年,日本的外汇储备高达2700亿美元,中国(包括港、澳、台)的外汇储备又远远超过日本。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亚洲区域内的经济合作也呈现良好的态势,这种内循环能力的增强,为亚洲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和国际竞争奠定了良好基础。
  第三,世界经济仍将处于较为良好的发展时期。今后几年,美国经济增长虽然会有所减速,但尚不会陷入衰退。欧盟经济增长率有可能接近甚至超过美国。日本则将突破90年代以来零增长的局面。欧盟和日本经济增速的加快将抵消美国经济减速给世界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从总体上看,国际环境的变化有利于亚洲经济的进一步恢复和发展。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亚洲经济发展前景是光明的,其经济增长率仍将继续保持世界领先地位,但不会再现过去那样的“超高速增长”。据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的调查,今后10至20年,亚洲特别是东亚仍将维持6%—7%的经济增长速度。这一调查与日本经济研究中心的预测值基本吻合。该中心认为,2020年前,亚洲9个新兴经济体的年均经济增长率为5%—6%。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联合国贸发组织首次编制的发展中国家50家大型跨国企业中,2/3集中在亚洲。今后亚洲跨国企业还会有更大的发展,有人甚至预测21世纪中期前后,世界500家大公司中至少有一半总部设在亚洲。这一切都显示了人们继续看好亚洲经济的信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