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3阅读
  • 0回复

未来医学断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3-24
第8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

  未来医学断想
  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巴德年
  ●信息学、生物信息学将改变医学工作方式
  ●医学工作的范围将从“出生到死亡”扩展为“生前到死后”
  ●人类平均寿命突破100岁已初见端倪
  ●新理论新技术推动医学向前发展
  根据现代医学的发展轨迹和社会发展趋势,未来20年或30年,医学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其特点是:
  (一)
  长期以来精心保存的厚厚的病历,将被一张小小的“信息卡”所代替,这张卡片也许只有名片大小,最多两三张,就足足可以记载患者一生的病情和诊断经过,甚至包括全部的影像资料。
  所谓病历,不再只是在某医院、某时期的病情档案,而是这人一生的健康与疾病的记载。信息学、生物信息学将改变医学工作方式,可以预料,不会操作计算机,恐怕难以成为一个未来的好医生。
  人类基因组工程预计到2003年,最多到2005年就可完成,再加10年,也许要想知道每个人的基因图谱,都将成为可能。医生可根据这张图谱正确作出某些疾病的基因诊断和预测某些疾病的可能性,进而实施基因治疗和生活指导。所以有人画了一张漫画,内容是病人来看病时,医生问他是否带着他自己的基因图谱档案,患者也问医生是否具有解读某种级别的个人基因图谱的资格许可证。
  当然,在电子商务已登上市场的今天,在不久的将来,作为医学咨询或医疗、预防等辅助手段,电子医疗和网上医院一定会走向社会,走入市场。但我必须强调一句,无论科学怎样发达,诊断或治疗手段如何先进,电子医疗、远程会诊都不能代替最基本的医生与患者的直接诊疗。各种先进的医疗手段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医生的基本功,而计算机的使用能力只是医生基本功之一。
  (二)
  过去一直在说“人从生下来到死亡,总离不开医生”。如今,在人没生下来的时候(胎生期),就可以对某种疾病作出正确诊断,并可采取外科治疗,从而矫正畸形、修复缺损,待手术完毕,把胎儿还纳子宫,使胎儿正常发育;待胎儿成熟后,娩出子宫。此时不仅畸形或缺损得以矫正,而且连瘢痕都没有,这就是所谓的胎儿外科。当今的医院儿科还只是从新生儿科开始,不久的将来,在妇产科和儿科之间即将出现一个交叉学科——胎儿医学科。
  人死后,现多数焚烧火化,少数尸体捐献或角膜捐献。但在某些先进国家已有了“脑死亡”的立法,待脑死即人死后,由于循环未停,诸多脏器尚可作为脏器移植的供体,是个宝贵的卫生资源。对这样的“死人”,医学不仅要利用,还有许多可研究的领域,脏器保存、组织与细胞的保存与增殖都是新鲜的研究课题和有发展前途的医学新领域。
  同时,随着社会意识的进步和法制的健全,脑死亡法的及早出台和安乐死法案的颁布和实施,都将是21世纪初叶的重要课题。实施脑死亡法,不仅是对人间伦理的扶正,而且对卫生资源来说,可以从消耗、浪费到有效利用,有百利而无一害。建议我国政府和全国人大抓紧这一问题的论证。1993年荷兰已正式通过了安乐死法,一些国家也相继积极探讨。实行安乐死,不仅是人道主义的弘扬,而且是一种特殊人权的体现。当然,立法要严密,程序要严格。无论如何,这确实是一种医学伦理学的革命,应当提倡。
  (三)
  以各种菌苗、疫苗接种为主要预防手段,以各种抗生素和化学疗法为主要治疗手段来控制传染病的流行,以天花的根绝和脊髓灰质炎的消灭为重要标志,人类第一次卫生革命取得了绝对性的胜利。当今,主要威胁人类生命的是癌症、艾滋病、心脑血管病和其他老年病。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由于整个科学的进步,当今半数以上的癌症可以治愈;自1995年以来,美国的艾滋病死亡率已开始逐年下降;心脑血管病的死亡率也明显下降,带病患者的生命质量大大提高。可以预计,当今的医学难题——癌症再过20年有望被攻克;有人已明确指出到2010年前后,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即可诞生;用正确的生活方式和有效的防治办法,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可减少一半,而带病患者大部分可以正常生活;由于神经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新的脊髓损伤病人可以避免发生截瘫;人的平均寿命,有些国家已突破80岁,中国已突破70岁,随着癌症的攻克和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防治,在2020年到2030年间,人的平均寿命突破100岁的国家有可能出现。
  (四)
  人类基因组学和神经科学的进步,对解开人类自身的诸多秘密,包括感知、思维、记忆等重大问题,将有重要意义。同时,对疾病的发生及防治,特别是对精神疾患的发生机理及其防治方法也将会有新的认识。
  生物技术的进步,将使新的医药产品不断涌现,除治疗疾病以外,对维护健康、保持良好机能状态会大有帮助。医药市场上维护健康、改善功能的药品也许比治疗疾病的药更加火爆、更加兴旺。
  在生物技术当中,除基因工程、转基因动物之外,细胞工程、特别是干细胞的保存、增殖及应用技术,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将会引起医疗上的重大变革,使许多过去的所谓绝症,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放射病,甚至肿瘤病人,都有可能因干细胞的应用而枯木逢春。组织工程方面捷报频传,软骨培养成功,血管培养成功。可以预计,诸多组织的培养成功对修复外科、畸形矫正,以至美容整形都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蛋白质工程学也许是继人类基因组工程学之后,下个世纪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譬如,如何将动物的白蛋白经过少数几个氨基酸的置换,制成与人白蛋白相近或相同的物质;如何降低异种蛋白的抗原性,使其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而又避免过敏反应;如何提高肿瘤的抗原性,进而成功地制成瘤苗,用于肿瘤的预防和治疗。
  异种的脏器移植和人工脏器的研究都将十分活跃。当然,这些问题的解决除了技术问题以外,还有伦理道德问题以及如何警惕和防止人畜共患疾病,特别是畜间疾患酿成人间流行等严重问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