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阅读美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3-25
第6版(文学之页·读书天地)
专栏:

  阅读美丽
  许道明
  吴欢章先生新近有散文集《阅读美丽》(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见世,序文作者余秋雨说吴欢章的文字一概“干净有度”,没有像他本人的散文“那样显得太野泼恣肆”,有点意思,但不确切。余秋雨的散文最讲文化态度,去“野泼恣肆”远矣,因此“不确切”;至于“有点意思”,倒大抵揭橥了某些掣肘吴欢章散文的学艺因子。恰好应着一句大白话:说别人容易谈自己隔膜。余秋雨还认定吴欢章的散文可归属于“教授散文”和“学者散文”之列,大抵取流行的方式,比较的抢眼,仍然不确切。何谓“教授散文”?又何谓“学者散文”?帽儿还未定型,随意套来套去,也许正是当今的好风景罢。
  不过,我还是欣赏余秋雨论吴欢章散文。他说读吴欢章的散文,“只觉得一派温良平和”,有一种如读叶圣陶先生“小记”的感觉。叶圣陶之于一般人多半是一个著作累累的老作家,而在吴欢章则是长期盘桓于心头的研究对象。他比常人更多地知道叶圣陶散文的纯朴和流畅,更能体味出叶圣陶《小记十篇》的洗炼笔墨。教授的学养驱逼他异乎寻常地向往模范,教授的学艺的方式也使他懂得谦逊对于艺术的意义,能够像叶圣陶那样永远将自己的创作视为“木炭习作”。《阅读美丽》的文字篇篇平淡无奇,细密与清新是其一般特色,与目下的话语作风或流光溢彩,或激越或深沉,相去甚远,因为作者是教授,他深谙以景述情、缘情叙景的奥秘,也容易咂摸出创作的甘苦。我甚至不怀疑他还铭记着郁达夫的忠告:“情景兼到,既细且清,而又真切灵活的小品文字,看起来似乎容易,但写起来,却往往不能够如我们意想那么的简洁周至。”
  因为吴欢章是教授,进而还是一个现代散文的鉴赏家,才有《岚山之恋》的结尾——当作者正为自己没有迎临红叶最为烂漫时节而怅然时,一位日本姑娘却说“不”,继而补充道:“岚山如今已经有了永不凋谢的红叶”。顺她的手指,我们看到那掩映在半山绿树中的周恩来诗碑在太阳下闪闪发光。《闲坐秋阳》大概是全书中最可珍重的篇章,作者再次写到日本岚山,由“霜重色愈浓”的红叶又想到了人生的旅程,并且深深地沉醉于他的联翩的想象之中。一句“不知从哪棵树上飞来鹁鸪的叫声,把我唤回秋阳正好的小院”,终于把作者拉回现实的世界,闲坐不闲地想到自己的责任,自己应该有的晚年。
  我在年少时听过吴欢章教授讲散文,待日渐老去时,却看到了老师在年过花甲后写下的散文。之间已有三十余年,世事变迁,白云苍狗,吴先生喜欢讲的和能够写的,却不减当年本色,仍然是些“美丽”的话头。年轻属于吴欢章,年轻将使吴欢章的文字在当今的散文界成为“另一种散文”,不能判定是“教授散文”或“学者散文”,但是值得细细玩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