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绿色的旗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3-25
第6版(文学之页·读书天地)
专栏:西北情

  绿色的旗帜
  黄传会
  在我国雄鸡状的地图上,北起黑龙江的黑河,南到云南的腾冲,像是有一条连线,把我国的版图分成两半——在连线的东南方,百分之四十五的土地,拥挤着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口;而在连线的西北方,塔克拉玛干、古尔班通古特、罗布泊、巴丹吉林……成片的荒漠,连着成片的荒漠。
  我国荒漠化土地占国土面积百分之二十七;
  我国每年荒漠化的土地以两千四百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扩张;
  我国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五百多亿元……
  面对这样的数字,令人在忧患之中,夹杂着惶恐,甚至带着些许的悲观!
  于是,当我听说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组织一批志愿者,奔赴内蒙古库布齐大沙漠的恩格贝搞绿化,便欣然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之中。
  一个名叫王明海的硬汉子,带着一批创业者十年前来到恩格贝。面对这块被称为“不可治愈的沙漠癌症”的土地,面对那连绵起伏的沙丘,面对那两三间被牧民遗弃的茅草房,每个人的肩上都有一种沉重感。恩格贝,蒙古语是吉祥平安的意思,历史上是一块水草肥美、风景秀丽的好地方,曾经成为黄河南岸这一带的经济文化中心。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的肆意开垦,该地区的沙漠化日趋严重:山洪暴发,流沙四起,草场退化,水土流失……站在风沙线上,王明海带领创业者向祖国宣誓:用自己的双手和生命去改造沙漠,为子孙造福!
  从推起第一座拦洪坝,从栽下第一棵樟子松算起,三千六百个日日夜夜过去了。恩格贝的创业者们治理、绿化了十万亩沙地,栽活了两百万株树木。这块昔日的不毛之地,如今展现出一派田园风光。这里放牧着四千只绒山羊,每年为企业创造近百万元的产值。当初从非洲引进的十二只鸵鸟,现已繁殖到两百多只,将成为一种支柱产业。恩格贝培育出的花籽出口到日本,恩格贝的矿泉水被称为“生命之水”。王明海所领导的恩格贝人,以非凡精神和科学态度,在治沙中走出了一条产业化的道路。
  恩格贝成为一块生命的绿洲,恩格贝成为一面绿色的旗帜!
  几年来,数以千计的志愿者来到这里,他们不都是中国人,还有许多外国人。他们到恩格贝来,是要用自己的汗水,亲身感受创业的艰难和欢乐,亲身体验荒漠变成绿洲的哲学内涵。
  日本治沙专家、中国人民尊敬的老朋友,远山正瑛先生来了。这位耄耋老人,在恩格贝一呆就是九年。他不仅倾其所有的知识和家产帮助恩格贝的建设,而且在日本国内大力宣传中国的荒漠化状况,组织一批批的日本志愿者来恩格贝进行沙漠绿化实践。
  我问老人:“地球的荒漠化如此严重,人类要花费多少的人力、物力、时间,才可以将它治理好?”
  老人说:“人是应该有所作为的,只要去努力,就有成功的可能;正因为荒漠化严重,我们更应该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去努力。”
  老人双手拄着铁锨说:“我今年已经九十三岁了,我对治理沙漠都充满着信心,你们难道还没有信心吗?”
  栽下一株树苗,便是栽下一份希望;
  撒下一把草种,便是撒下一片理想!
  北京安贞医院退休医生、七十二岁的黄宏香老人,带着她的女儿和外孙利用假期来栽树。他们说,“多一个人参与就多一份力量。”
  置身于茫茫沙海之中,从山东梁山县专程赶来的志愿者周建华,显得忧心忡忡。水泊梁山,过去那个地方树很多,鸟儿也很多。可这些年来,树少了,鸟儿也少了。周建华说:“保护生态环境没有城市和乡村之分,城市和乡村是相互影响的。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有环保意识。”刚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的徐海涛,是借钱加入志愿者队伍的。上大一时,他见过一幅题名《凭悼》的照片:漫山遍野的森林,由于乱砍滥伐,只剩下一段段的树桩……作为化学系的学生,他懂得“失去森林将等于失去文明”这一人类文明史的普遍规律。从此后,他成为一名环保主义者。徐海涛指着不远处片片绿荫对我说:“环保主义者一般都是理想主义者,要不面对这茫茫沙海,吓都给吓坏了。但是,理想主义一定要同扎扎实实的苦干精神结合在一起。恩格贝的创业者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创造出这块生命的绿洲。”
  恩格贝人告诉我,十年前,这里的流沙每年以两公里的速度向东南方向推进。而现在,荒漠化的沙海中,每年会增加一万亩的绿地。
  恩格贝,象征着人类未来的吉祥与平安!
  恩格贝,一面猎猎飘扬的绿色旗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