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突出重围》导演说:我们不需要“人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1-07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屏幕内外

《突出重围》导演说:
  我们不需要“人盾”
  ●现代戏空前大制作陆军所有兵种参与拍摄
  ●首次全面展现解放军现代化作战水平
卢涓
  中央电视台在新千年推出的首部电视剧《突出重围》,透过一支从井冈山走出来的光荣部队A师,在几场大型对抗演习中转败为胜,完成科技强军重大飞跃的故事。以阔大的场面、逼真的战争氛围和曲折的情节设置,第一次在荧屏上全面反映了九十年代末我军“科技强军”的新观念、新风貌,第一次全景式展现了我军在高技术条件下的综合作战水平,并第一次从影视作品的角度对我军的训练模式作了超前性探索。近日笔者采访了本剧的总导演——成都军区电视艺术中心主任舒崇福。
  卢:《突出重围》所反映的主题不同于以往的军事题材电视剧。作为总导演,您为什么选择了这样一个主题?
  舒:我是一个军人导演,我看过大量的描写现代军人的作品,就我个人对军人的了解和理解而言,这些作品不能令我满意。
  进入八十年代,我们在表现军人时创造了一种模式——“理解万岁”。这表现方法是将军人“非军人化”、将军人“老百姓化”,比如《和平年代》。《和平年代》在创作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这样的作品也让父老乡亲了解了军人。其实这只是现代军人生活的形象,而非他们的本质形象。军人更本质的职责是每时每刻保卫老百姓的安全。我愿意将军队比喻成一个国家的“锁”和“防盗门”,只要你想一想忘记锁门的着急心情,你就能体会到军队对于国家的重要性。通过这部电视剧我想告诉观众:有我们的人民军队在,一旦战争降临到我们头上,我们的人民不至于像南斯拉夫人民那样用“人盾”保卫大桥,老百姓可以放心过日子。这就是军队的职责,这就是军人的使命。这部电视剧所表现的正是这样一群军人。要表现这样的主题是相当难的。
  卢:主要难在哪里?
  舒:首先难在下决心拍这么一部戏上,这次中央电视台、成都军区就是下了很大的决心,因为它需要的投资非常大,这完全是一个公益事业。但我们认为跨世纪的中国需要这样一部振奋民族精神的片子。
  我在作品中所讲的是未来的高技术战争,作战的方法涉及到导弹的精确打击,电子对抗战,电脑病毒战,在空中有武装直升机、歼击机的攻击,有特种兵从直升机上“机降”,有将伞兵空投到敌军后方等等。要拍这样的现代甚至是未来的战争,就需要有大投入。这次参与拍摄的群众演员有十万人次,陆军编制内的各个兵种都参与了。参加拍摄的部队和车辆其从驻地成都运送到拍摄地云南用了三个军列,坦克和装甲车一出动,车队绵延几公里。
  拍摄中的协调工作也很难,我们专门建立了剧组的有线、无线两套通讯系统,还用到了部队的很先进的电话接力车。在拍摄大场面时,我们需要多个通讯网络,歼击机之间,直升机之间,坦克部队,现场埋设的“炸点”,还有八九台摄像机的沟通都各要一个网络,这些网络还要互相协调。所以拍一个镜头需要建立一个非常复杂的通讯网,不但要保证拍摄成功,还要不出事故,其实就和一场真正的军事演习一样。
  卢:军事演习的场面好看,观众们可能看上一两集也就看够了,您怎样让这部二十二集的电视连续剧始终抓住观众,吸引观众呢?
  舒:装备、武器、大场面不是支撑这部戏的最根本的东西,支撑它的是一个讲得精彩的故事和这样一群人。故事是军事演习,观众看到的是解放军自己“打”自己,这是以往的作品没有的。我想,观众都会想知道,究竟红军、蓝军是谁取得了胜利,它又是怎样取胜的。这样的故事带来了很多新的人物关系。我在《突出重围》中塑造的是一群军人的形象。既有老一辈军人、军区副司令员方英达,正当壮年的“红方”司令范英明、“蓝方”司令朱海鹏;也有我军新一代的高学历军官唐龙。作品中除了演习这一条主线外,还有三对年轻人的感情为副线。他们的每一次出场总能引起观众会心的微笑,演员的表演非常好。
  卢:怎样解释“突出重围”这个题目?
  舒:突出重围不仅是指军事演习中的突围,其实剧中的每个人物都在“突围”,不断地战胜自己。对我自己来说,这部电视剧也是一个突破,以往我的作品,比如《雪震》、《大渡桥横铁索寒》都是关注历史上的军人,而这次我塑造的是高科技条件下的新一代军人。
  题图为剧照。(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