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特色市场兴河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3-28
第2版(经济)
专栏:

  特色市场兴河北
  本报记者 何伟
  “留史的皮,安国的药,清河的羊绒白沟的包”。据介绍,目前河北商品交易市场总数达4857个。年成交额超10亿元的有21个,其中10个进入全国百强市场,仅次于浙江,位居全国第二位。经济指标位次在全国居中的河北,何以在市场建设中勇摘“银牌”?
  先培育“市”后兴建“场”
  “按照市场发育发展的内在规律建设市场”,是河北来之不易的经验。石家庄湾里庙新华集贸市场,年成交额达100多亿,是全国十大小商品市场之一。然而,它的雏形却是路边的摊贩。因脏乱差,工商部门几番驱赶、动迁,竟不能如愿。费力不讨好的教训使当地政府改变思路:变堵为输,在“市”的基础上因势利导,逐步规范。建大棚、建大厅、建商城。发展到今天,已是投资数亿元的湾里庙综合商业区。
  “市随人愿,场随市建”,有效避免有“场”无“市”的现象。据调查,河北每年新增300多个市场,成功率在95%。
  特色市场独树一帜
  一哄而起、盲目建设、重复建设等不尊重市场发展规律的行为,在某些地方时有发生。但河北市场建设好戏连台,从根本上讲,还得益于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河北是全国最先设立培育和建设市场体系专门机构的省份,河北省政府市场办公室为河北市场多而不乱、布局合理提供了组织保障。
  “不求其全,但求其特”。临漳獭兔有“世界獭兔看中国,中国獭兔看临漳”之地位。安国有“草到安国方成药,药到祁州始生香”。这种“一村一镇一品”,“一县一区一业”的特色经济,有效拉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90年代以来,河北国内生产总值以14%的速度递增,其中特色市场的拉动就占到4个百分点。
  依法管理有序繁荣
  建好市场不是目的,繁荣市场才是最重要的。河北的思考更多的是从一串串事件开始的。
  平乡县有个中国自行车零件城,发生过一段三落四起的兴衰故事。起初,疏于管理,不法分子利用自行车零部件非法组装“飞鸽”、“永久”、“凤凰”等名牌车,一时间,这里成了“假冒自行车之乡”。“打假”之后,陷入萧条,正常的市场交易也受到挫伤。陷入“一管就死”、“一死就叫”、“一叫就放”、“一放又乱”的泥潭。三起三落,给市场管理人员上了“活而不乱”一堂课。总结出宏观调控与微观管理相结合的模式。如今,这里既铲除了假冒产品的温床,又繁荣了市场,直接带起28个专业村脱贫奔小康。
  管理也是服务。石家庄市探索出一条以工商行政管理为主,融治安、城管、消防、卫生等部门为一体的统一监管模式,解决了多头管理、政令不一、乱收费乱罚款的弊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