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本报记者现场目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3-30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

  本报记者现场目击
  恐怖主义令人忧
  3月21日下午,在新德里市中心的海德拉巴宫,国内外记者云集,他们目睹了美国总统克林顿和印度总理瓦杰帕伊签署《印美关系:21世纪展望》等文件,此后,两位领导人分别站在签字台两侧发表讲话,表示美印关系由此揭开了新的篇章,但在答记者问时,300多名记者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前一天克什米尔发生的屠杀锡克人事件。此间观察家评论说,南亚地区恐怖主义蔓延已成为令人担忧的突出问题。
  热中有冷
  3月22日,克林顿在印度议会两院发表了一篇热情洋溢的讲话,呼吁印度放弃核武器计划,并与敌对的巴基斯坦恢复和平谈判。克林顿说,“在核对峙状态下,没有比认为没有危险更危险的了”。为了加强说服力,他举例说,前苏联和美国尽管相距甚远,而且有全套完备的安全措施,但两国“曾差一点打一场核战争。”尽管印度议员对克林顿讲话的其他部分报以热烈的掌声,但对他有关核武器和巴基斯坦的评论则保持沉默,不为“危言”所动。
  克林顿担惊受怕
  3月25日,为了迎接美国总统的到来,伊斯兰堡实行交通管制,主要街道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如临大敌。而伊斯兰堡查克拉拉空军基地戒备更严,美国人负责安全保卫,基地的制高点上站着美国特种兵,进入基地采访的新闻记者也要接受美国安全人员的严格检查。临近中午时分,接连来了两架美国空军飞机,但下来的人里不见克林顿。第三架小飞机的到来,让在停机坪外久候的记者兴奋不已。舱门打开,巴基斯坦国家电视台的记者已经开始报道:“克林顿终于抵达这里,正轻松地向我们走来……”但她不得不很快打住,因为下来的是位美国官员,克林顿并没有在这架飞机上。第四架小飞机到来,克林顿终于走下了舷梯。
  美国不愿掺和
  在查克拉拉空军基地通往市区的路上,几乎所有的标语都和克什米尔有关,如“停止在克什米尔侵犯人权的行为!”“保障克什米尔人民的基本人权!”等。本来,巴基斯坦希望克林顿能够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发挥影响力,但克林顿在巴基斯坦的讲话令人失望。克林顿称:“我们不能、也不愿解决和调解克什米尔问题,这一问题只能通过印巴两国间的对话得到解决。”克林顿一直把降低印巴间冲突作为自己南亚之行的一个目标,但他又表明自己无法、也不愿涉足印巴间的核心问题。
  还得靠自己
  不少巴基斯坦人从克林顿在巴15分钟的电视讲话中品出“威胁”的味道。克林顿在讲话中称,如果巴基斯坦在恢复民主制度、限制核武器扩散和降低对印冲突上无所作为,它将面临着“进一步被孤立的危险”。这话向巴基斯坦当局表明,如果它不对目前的政策做出相应的调整,它将失去美国对它在经济、政治和外交上的支持,而“这就是克林顿访巴的全部意义”。巴基斯坦官员也表示:“我们不会再天真地期望美国人的支持,我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
  文中照片分别为本报驻印度记者李文云(左)和驻巴基斯坦记者丁子(右)。(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