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种瓜得豆另有意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1-08
第8版(周末副刊)
专栏:品书札记

  种瓜得豆另有意味
  初子
  我花了二十多元钱,把这两位老先生从书店里带回家中。他俩作梦也不会想到彼此会被一后生缚绑在一块。
  黄苗子说《种瓜得豆》显然是一种自炫。李光连说《散文技巧》却未见半点儿自炫。书页一张张掀过之后,其中暗香疏影饱览风霜的天趣使我备感亲切,觉得有写几笔的愿望。
  先说苗子。老先生给自己的文集起名为《种瓜得豆》之余,仍觉得意犹未尽,自题《浣溪沙》一首作为序言,词曰:
  老眼拈针学绣花,绣来陈谷烂芝麻。一壶酸酒笑胶牙。无奈画龙成曲蚓,可怜得豆种冬瓜。零缣秃管送年华。
  是题解,更是自我不避俗怨的揶揄。同鲁迅的“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是一辙。全集分三辑,分别为《春雨》、《笑颦》和《今昔》。每篇文章都短小精悍,文笔诙谐,理趣自成。在读到其中《迷·悟》这篇文章时,我对他把“六祖惠能”的“迷时师度、悟了自度”观念引申于读书做学问上来很是投合,欣喜之余不禁放笔涂抹,说他文章“朴实、清新,不炫技艺,但神采翩然,借事说理如风行水面,澹荡不拘”。现回过头再看,也属我由衷之言,至少是苗子先生为文自然清澈的一面。
  再说光连。从他的《后记》落款得晓,李先生在安徽师范大学供职。“他长期潜心研究散文,这本书稿从酝酿、构思到竣稿,历时六七年之久,可谓呕心沥血之作。”(《序言》)也是有目共睹,文章从散文的滥觞、分化、兴起和发展落笔,吞吐几千年的演变史,然后,泼墨于现代散文的特质、构思和内在美。条理明晰,叙述从容畅达,把刻板的说理融汇于具体作品的“浅析”之中。既感性又亲和,对现代散文习作中出现的弊病,分析极为透彻中肯。如在谈到散文叙事美中的《贵转折》时,他写道:“杨朔的某些散文恰在这一点(转折)上没有十分注意,有一种人为的‘转弯子’的作法。”简直是当理不让,入木三分,读来叫人击节。李先生首先是一位读者,然后才是一位理论家,所以,在教学为文的过程中不乏有见地的观点,这就是水准,无论是审美体验还是情感经验都能贯注于文中,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提高读者的阅读品味。有意思的是,李先生在论述《谐趣怡人》的篇什时,提到了黄苗子先生的散文《遗嘱》,说其有较强的戏谑性。我想,这算他俩知道要一同入我家中而先行在路上彼此打个招呼吧,上了年纪的人都很世故。蓦然间,多出一股亲密来。作品与理论也应该是这样,既能打上照面,又能独自完善,互不攀附,也不割地为主独霸山头。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这话包涵了理论与实践互鉴共济的道理。看来,苗子先生在他的《后记》里说:“总算没有白吃人民的小米。”晚辈如我听得真是汗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