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阅读
  • 0回复

品味哈尔滨中央大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4-04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

  品味哈尔滨中央大街
  本报记者 胡斌
  就像不到天安门广场不算到过北京一样,不到中央大街就不算到过哈尔滨。中央大街是哈尔滨的灵魂,如果没有这条街,哈尔滨大概是难以担起“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这样的美誉的。
  一位在欧洲做过多年记者的朋友来到中央大街异常兴奋,他说,没想到哈尔滨还有这样一条充满异国情调的大街,感觉就像是回到了欧洲。
  中央大街首先让人称奇的是它的路面。铺路用的方块石为花岗岩制成,其形状活像俄式的小面包,一块块铺得精精巧巧,密密实实。路铺得这样艺术,在中外建筑史上都是少见的。据说当时一块方石的价格就值一个银元,真可谓金子铺成的路。这些方石块历经近百年风雨的磨洗和无数行人双脚的打磨已变得光亮可鉴,走在上面仿佛就是在触摸历史。而据有关专家测定,这些方块石还能磨上一二百年。
  比起它的花岗岩路面来,中央大街更有魅力的地方当然还是建筑。在这条始建于1900年、长达1450米的百年名街上,仅属一、二类保护建筑的就有几十座,西方建筑史上几百年的建筑风格都能在这里找到它的标本,如“文艺复兴式”的妇女用品商店、“巴洛克式”的教育书店、“古典主义”的大安副食品商店、“新兴式”的道里秋林商店。置身其间,就像走进了一座西方古典建筑艺术博物馆。
  在所有这些充满异国风情的建筑中,最有魅力的当属马迭尔宾馆。一位诗人曾打过这样一个比方:“如果说哈尔滨是一个婀娜多姿、楚楚动人的少女,那么中央大街就是她胸前佩戴的一枚光彩熠熠的胸针,而马迭尔宾馆则是这枚胸针上一颗璀璨夺目的钻石。”马迭尔宾馆是犹太富商约瑟·开斯普于1905年聘请当时一流建筑大师设计,选购欧美各国上等的建筑材料建成的,在当时就是远东最豪华的涉外宾馆。1946年,战地记者刘白羽曾这样描述马迭尔宾馆给他留下的最初印象:“和哈尔滨这个城市一样,马迭尔充满了俄罗斯民族色彩和贵族气派,一进门两侧立着两座雪白的石雕希腊神像,花岗石地上铺满了大红地毯,房间的沙发、窗帘都是红天鹅绒做的,当然不是十月革命后的红色,桌子上镶嵌着镀花的铜饰,闪着金光,青铜台柱上镂刻的浮雕,彩藻纷繁……”虽然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历史,但这座建筑杰作依然风采不减,走进那一扇扇紫铜色的门扉,不经意间就可触摸到历史文化名人留下的痕迹,宋庆龄、郭沫若、沈钧儒、斯诺、刘白羽、徐悲鸿、田汉、丁玲、马寅初、溥仪等许多历史文化名人曾下榻于此。凭栏追思,不禁生出许多感慨。
  中央大街的美还在于它是一条步行街,漫步于此,不必操心躲闪横冲直撞的汽车。在这里,人们可以悠闲自在地观光购物。不过中央大街改造成步行街还是最近两三年的事。1996年,时任哈尔滨市长的汪光焘提出把中央大街改造成步行街,当时还有一些人不理解,但今天无人不称赞这一改造善莫大焉。能够按照美的规律来改造城市,显示出了一个城市管理者不凡的眼光和见地。市政府聘请了来自荷兰、日本、韩国及国内的16位建筑大师为中央大街的改造把关。中央大街的改造不仅保留了一个城市的记忆,而且保留了一个城市的个性。改造后的中央大街继承和发展了原有的历史文脉,以欧式风格作为街道风貌的主基调,连牌匾、店面都按欧式风格统一设计,街面上210盏路灯全部采用欧式造型。1997年6月1日,历经百年风雨的中央大街以崭新的风姿重现在这座北国名城。
  今天的哈尔滨人以拥有中央大街而骄傲,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哈尔滨人到这里来逛一逛,哪怕什么也不买,就是感受一下这里温馨浪漫的气氛。哈尔滨的女孩尤其喜欢在中央大街上漫步,她们穿着时髦的衣裙,迈着轻快的步子,浏览着两边的风景。而她们颀长的身材,飘洒的长发,时髦的衣裙本身就构成一道灿烂的街景。中央大街的美,是难以用语言传递的。朋友,假如你到哈尔滨来,一定别忘了到中央大街逛一逛。(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