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宽打”和“窄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5-05-05
第2版()
专栏:

“宽打”和“窄用”
  孔桑
有些工矿企业的领导干部,在制定基本建设投资计划时,总是把计划用钱数订得比实际需要的大;订原材料消耗计划时,总是把计划消耗量订得比实际消耗量高;订工时定额计划时,也是把计划工时订得比实际工时多。一句话,就是把计划订得很“宽”。
为什么要把计划订得“宽”些呢?据说这是为了“保险”。这样岂不浪费吗?他们会说:虽然“宽打”,但可以“窄用”,并不会浪费。可惜,实践并没有证明他们的“理论”的正确。
“宽打”之后往往并不能“窄用”。国营天津卷烟厂编制一九五四年成本计划时,把一九五三年成本完成的实绩多估计了一百八十万元,成本计划中各项消耗定额,尤其是烟叶的消耗定额,订得比实际用的都高。他们就在这样的基础上制定了
“降低成本”的计划。结果在生产中,很少有人想到应该“窄用”烟叶,降低消耗量,只是轻松愉快地维持着前一年的水平,就每月每季都容容易易地“超额完成”了降低成本计划。到九月末,已经完成了全年应降低总额的百分之八十二点九五。可惜,好景不长,到了第四季,国家要求这个工厂以一九五三年实际成本为基数,再降低百分之五点零三。这样一算,一至九月只完成全年计划的百分之四十八点零七,还有一半以上的任务要在第四季度内完成。计划这样打“紧”以后,全厂职工都紧张起来了:重新组织技术力量,标定烟支重量,严格控制烟丝水份,提高出丝率。最后,终于降低了烟叶和其它材料的消耗量,超额完成了降低成本任务。事后,这个厂的领导同志算了一笔账,发现如果全年都以第四季度的烟叶消耗量为标准,则前三个季度共浪费了烟叶三十二万五千公斤。用这些烟叶可以生产五千多箱卷烟,给国家增加收入一百多万元。
同样的职工,使用同样的设备和原料,生产同样规格的产品,只是因为计划“宽”和“紧”的不同,原料消耗量就如此悬殊。这就说明了“宽打”的结果,只是给浪费打开了方便之门。而只有先进的计划才能推动人们去节约,去发掘潜力。社会主义经济计划的伟大组织作用正在于此。
退一步说,即使像有些同志所说的:“宽打”以后并不“宽用”,而真是“窄用”,也是不对的。因为把原材料的消耗额打得宽了,或者把建设投资打得宽了,就要多占用国家的有用资金,计划打得愈“宽”,积压的资金就愈多,对国家的害处也就愈大!
因此,不论从哪一点来说,“宽打窄用”是要不得的;必须“紧打紧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