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阅读
  • 0回复

西部开发看生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4-06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西部开发看生态
  本报记者 周泓洋
  当西部大开发的号角正在吹响,新千年强劲的春风却把黄土高原地表土带到内陆和东部沿海上空,使远在东海之滨的上海也出现了严重的浮尘天气,下起了泥浆雨。生态专家说,对西部地区生态状况的恶化程度应有充分估计。
  (一)我们正拥有怎样的西部
  幅员辽阔的神州大地,地势自西而降,东中西轮廓分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则自东向西渐次降低,这是国情。无庸讳言,我们拥有的是一个欠发达的西部,欠发达原因很多,但最基本的是恶劣的自然条件。
  生态——开发西部现实的矛盾
  稍有地理常识的人都知道,南北纬20—30度是副高压控制区,副高压控制区如果远离海洋大多数地区会形成荒漠。这主要是地球“先天基因缺损”,非人力所能解决。
  我国西部广袤国土中绝大多数地区恰恰被地球的“癌症”——沙漠控制,以科学的精神来讲,在那些黄沙荡荡的沙漠区,人为的任何事情都是渺小和可以忽略不计的。但是,恰恰就在这样一块占国土面积27.3%的荒漠化土地(262.2万平方公里)上,却生活着我们9省区数亿人民,这是国情。
  祖祖辈辈,西部人与天地在斗争;朝朝暮暮,西部人与地球的“癌症”在抗争,结果呢,贫困还是如影随形。8年前,记者曾逡巡在沙漠7天,光是孤独造成的恐惧就令人不寒而栗。有了那次沙漠之旅,记者慨叹,在这样的环境,生存尚难,遑论发展。
  1993年5月,西北发生了一次特大沙尘暴,黑沙刮过了4省区40万平方公里,85人死亡,31人失踪,264人受伤,牲畜损失12万头(只),直接经济损失5.4亿元。5.4亿元对于东部来说,可能没有什么,但对从沙子里淘点钞票的西部人来说,5.4亿元就是一个省一年的财政收入。
  目前,西部开发如火如荼,如果忽略生态,那西部开发的所有设想都将是一纸空文。有关方面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唯物地做出西部开发生态先行这一科学决策。
  生态——西部开发可持续发展的选择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一个相对良好的生态环境,事业难以为继,所谓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如果是千山鸟飞绝的荡荡黄沙滩,必然是万径人踪灭。人迹罕至何谈开发。通向西部的动脉包兰铁路经过沙漠区,假设没有中卫段的网格治沙,这条动脉早就粥样硬化了。
  现在进行的西部开发,切入口是生态,这个决策是科学和现实的。否则,再大的投资,再宏伟的基础设施建设都会化为泡影。由于人类的影响,生态恶化的步伐并没有遏制住反而在步步进逼,不把生态环境建设放在首位,不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开发的核心思想,那将是短期行为和无效劳动。君不见,内蒙古鄂托克旗原本是芳草萋萋的宝地,30年间流沙压埋房屋2200多间,迫使700多户村民迁移他乡;甘肃民勤县中渠乡由于沙化和盐碱化,全乡6660多公顷耕地有5300多公顷撂荒,1.4万人最近5年迁走了3000多。
  纵行西部,历史上残存的文明比比皆是,看着段段残垣断壁,听着曲曲壮烈悲歌,再想想开发,不坚定生态先行的思想实在不行呵!
  (二)我们曾建设怎样的西部
  再怎么恶劣的自然环境,毕竟也是华夏国土;再怎么艰苦的生存条件,毕竟也有智慧的神州儿女。在建设改造西部生态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西部不仅拥有可歌可泣的事迹,更有科学合理的实绩,执治沙传统技术全球之牛耳。
  防沙——赤峰50年粮畜增产10倍
  自然是演化而非巨变的。所以,与自然的斗争,热情与耐性并重。
  内蒙古赤峰市位于毛乌素和浑山达克沙漠结合部。50年前,87万公顷农田和467万公顷牧场受风沙侵蚀极为严重。红旗下的赤峰人民五十年磨一剑,到现在,森林覆盖率从5%增长到21.2%,人均收入达到1156元,粮食总产和牲畜存栏总数均为1949年的10倍。
  记者曾两次随联合国治沙专家考察过赤峰,不少国际知名专家认为:按照自然规律,这里应该是荒漠一片,或者说应该是无人区。
  治沙——和田成为“环球500佳”
  新疆和田县位于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南缘,受到流沙的严重侵袭。早在1970年,和田就创造了窄林带小网格的绿洲农田林网模式,到1983年全县实现了农田林网化,建起绿洲生态农业。
  和田县的治沙成就引起了国际上的高度重视,1989年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为“环球500佳”。进入90年代,和田县加快了巩固老绿洲、开发新绿洲的步伐,建起了753公里的葡萄绿色长廊,搬掉沙丘7800个,向沙漠要绿洲耕地5733.3公顷,为沙漠绿洲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国际经验。
  拦沙——油田沙漠公路史无前例
  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33万平方公里,却埋藏着现代工业的血液:石油。近年来,随着勘探的进展,塔里木盆地(含塔克拉玛干)探明的石油储量不断增加,有可能成为我国21世纪油气资源的接替区。油气是好,不能飞着去开采吧,修建一条长数百公里、横穿沙漠腹地的等级公路,就成为一件史无前例的艰巨工程,而公路拦沙体系则成为先决条件。
  林业科技人员总结包兰铁路防沙工程经验,经过多次试验,制订出符合塔克拉玛干沙漠环境的沙漠公路拦沙体系。从1993年沙漠公路动工到1995年全线贯通,在以芦苇为主构成的草方网格沙障、配以高立式栅栏共同形成的拦沙体系的保护下,几年来全长522公里的沙漠公路畅通无阻。
  生态治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无疑,在上万平方公里大范围内,通过技术集成、组装、配套,我们在改造西部生态环境中的荒漠化方面,为世界提供了范本。但是,生态是系统,荒漠化仅仅是一个子项目,对于西部生态,我们切切不可乐观。
  单说防治荒漠化本身,我们防治荒漠化在高新技术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差距,如以色列的节水灌溉技术、俄和美的化学固沙、美加和西欧的防侵蚀耕作技术等。在防治荒漠化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我们要怎样建设西部
  十个指头不会一般齐,生态先天不足的西部,既然承载了共和国数亿人口,就必须想尽办法使之共同富裕,而首要的就是改变生态。这个任务关系子嗣后代,与发达的美国不同,我们得从头做起。
  美国——有政府支持主要以市场为主
  开发西部蓝图是“建设秀美山川”,目的是尽快让当地人民富裕起来,而富裕起来和可持续开发又是相辅相成的。记者研究美国中西部的开发有很多启示。
  美国中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差。过去以农牧矿业为主。历史上,美国政府和国会实施了一些大规模的扶贫计划。如1965年约翰逊总统“伟大的社会”计划。1977年,美国国会又通过了《社区再投资法》。
  近几年,封闭的中西部经济迅速崛起,成为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美国政府近几年采取的办法是“运用市场力量开发落后地区”。中美国情不同,美国西部和中国西部不同,中国进行西部开发必须依据中国国情实事求是地从生态入手。美国的经验难以在中国西部实施。
  中国——政府行为解决生态问题
  在中国,生态的公益性决定了投入主体难以多元化,现实地说,政府出面组织是必须的,而中国政府选中了这一点,把生态作为开发西部的切入口。这是现实和理性的。
  生态作为切入点,客观地说,现在首要的是保护,遏制毁林开荒绿色锐减的趋势;其次才能谈到建设。基于这一点,日前,国家林业局、国家计委、财政部批准退耕实施方案,“以粮食换林草”面积将达515万亩,宜林荒山荒地人工造林种草总面积为648万亩。
  国家向退耕户无偿提供粮食,根据农户退耕面积、当地实际平均粮食单产和还林还草情况综合确定补助的标准。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粮食(原粮)的标准,长江上游地区为150公斤,黄河上中游地区为100公斤,每公斤粮食按1.4元折算,由中央财政承担。
  在这一重大决策中“个体承包”很是关键,应该说这是政府行为中的市场原则。责权利挂起钩来,把植树种草和管护任务长期承包到户到人,30年不变。
  重点——遏制生态继续恶化
  国家的支持无非是希望遏制生态继续恶化,并尽可能地改善生态环境。有专家指出,西部的发展依托环境,资金和政策手段必须首先考虑生态,这是西部开发的科学态度。仅就防治荒漠化而言,现在必须用“大动作”、“新思路”,尽快遏制荒漠化持续扩展的态势。
  首先是积极防护,重点放在生态脆弱带的潜在沙化土地防护上,恢复、增加和保护林草植被。
  其次是综合治理,包括防护林建设、封沙育林育草、飞播造林种草,使退化草场得以恢复。
  最后是适度利用,沙区矿产、旅游、动植物、风能和光能资源极其丰富,应该逐步开发利用。尤其是开发利用沙区替代能源——风能和太阳能资源,可以大大减轻由于过度樵采造成的植被破坏,使沙区植被得以保护和恢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