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82阅读
  • 0回复

高风亮节照后人——追记老红军、总参离休干部肖麦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4-06
第12版(统一战线·纪念与回忆)
专栏:

  高风亮节照后人
  ——追记老红军、总参离休干部肖麦萍
  李斌 涂学能 黄创新
  去年9月4日傍晚6时40分,总参原防化部顾问肖麦萍同志走了,享年79岁。冬去春来,人们没有因为时间的逝去而淡忘他。大家谈起他立党为公、无私奉献的一生,无不为之动容,无不为之敬佩。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上将亲笔题词:“肖麦萍将军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肖麦萍不幸病故后,子女们从妈妈的手里看到了父亲4年前在除夕之夜留下的亲笔遗嘱:“身后丧事,一切从简,不发讣告,不发通知,不举行遗体告别,家中也不设灵堂……”
  面对父亲的遗嘱,子女们开始有些想不通。他们认为,父亲参加革命60多年,又是一名高级干部,有很多的亲朋好友,应该在他人生的最后一站,举行一个隆重而难忘的送别仪式。他的老伴都兴杰忍着悲痛说,我和你爸都是无神论者,不管你们举行多么隆重的送别仪式,你爸爸都是不知道的,也违背了你爸爸的遗愿。再说你爸爸的生前好友,大多年老体弱,不要让他们再经受这种悲痛的场面了。最后,全家人达成一致意见:按照遗嘱,身后丧事一切从简,不给组织添麻烦。都兴杰没有告诉干休所的领导,自己花钱雇了一辆灵车,率子女悄悄地将肖麦萍遗体送到八宝山火化。
  肖麦萍16岁参加革命后,长期在罗荣桓同志领导下工作。罗帅经常告诫部下,共产党员要经得起考验,在待遇面前要做到一不伸手,二不张口。肖麦萍牢牢地记住了这两句话,并把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1961年,肖麦萍就是正军职领导干部,一直到1988年从总参防化部顾问岗位上退下来,近30年职务没有动,不少战友为他感到惋惜。对此,他总是淡淡一笑说:“同那些牺牲了的战友相比,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肖麦萍离休后,身体一直不大好,住地距单位和解放军总医院都很远,看病吃药很困难。他与另一位同志共用的一辆尼桑车经常出故障。当时任总参谋长的迟浩田同志提出要给他换一辆好车,肖麦萍婉言谢绝了。近年来,党中央、中央军委给红军时期的军职干部配发了专车。肖麦萍不但没有专车专用,他还再三说明,专车大家都可以用。每次用车,他也总是提前一天给干休所打电话预定。
  1970年,肖麦萍搬进北海附近的住处。从那时起到1996年,他在这个98平方米的旧房子里一住就是26年。1996年10月,肖麦萍被安置进北极寺干休所。搬家那天,肖老的全部家当一台卡车还没装满,除了3张硬板床、1套破沙发、2个装衣服的木箱子外,就是七八筐书籍,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
  1986年秋,肖麦萍到某防化团看望部队时,认识了十渡镇九渡村村民穆宗山和郑有德。这两家人生活困难,特别是穆宗山,腿有残疾,家里很穷,56岁了还是光棍一条,与70多岁的盲人母亲相依为命。肖麦萍和老伴想,作为一名老红军,有责任帮助老区人民脱贫致富,把党的温暖送给他们。从此,肖麦萍和老伴每年要来这里三四次,给他们送来大米,带来衣服,留下零用钱,13年来从未间断。
  九渡村小学的孩子们忘不了他们敬爱的肖爷爷。这些年来,肖麦萍每次来看望这里的农民兄弟时,总忘不了带一些图书给学校。据不完全统计,肖麦萍先后为这所小学捐赠书籍400余册,还有足球、地球仪等教学用具。
  肖麦萍病故的消息传到九渡村,村民们都为失去了一位好兄长、好朋友而悲伤不已。村妇女主任齐树芹说:“肖老除帮助穆宗山、郑有德,还帮助过另外三四户人家,一直坚持了10多年。他从不张扬,直到肖老去世了,我们才知道他是一位老红军。”穆宗山拉着肖麦萍老伴的手,嘴里一个劲地说:“大哥是个好人啊。”说着说着,泪水就流了下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