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记阳城担架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7-02-20
第2版()
专栏:

  记阳城担架队
何微
在曲、翼、绛战役中,一位从机关上下来的同志告诉我阳城担架队的情形说:阳城群众是最有理性最勇敢的,他们为了自己生活去迎接战争,其情绪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高。
(一)前线立功
阳城担架队提出立功口号,是诚心诚意爱护伤员,虽然天冷,但保证不能冻了伤员并保证伤员的安全。战士梁保全头部伤势很重,张月仁很快把自己的毛巾给他围在头上,这位战士负伤后在战场上脱落了鞋子,张月仁又给他一双鞋子,过河踏石上结了冰不能通过,张月仁光着脚从冰上把伤员安全地护送过去。另有一付担架郭小计抬着伤员往转运站送,深夜郭小计把自己的被盖在伤员身上,他却焚火取暖,有人对他说:“小心冻坏了”!他说:“只要伤员说暖,我怕什?”杨好成对伤员简直如同慈母保育小孩一样,他给伤员熬了盐水,这位战士因伤了嘴,他先尝了尝烧不烧,然后一口一口喂给喝。高小红是怕战士的伤口冻着,把自己被子里的棉花掏出来放在他伤口上,途中并买上麦芽糖给伤员吃,热爱伤员的事迹不知有多少。伤员李纵德说:“伤好后坚决为人民办好事。”王根功说:“阳城是八路军的家,你们是我们的兄弟。”
(二)创造经验
利用战争空隙召开了担架中队长会议,总结了担架的经验。他们有抬、走、说、装备四整套办法,但又能服从伤员的要求。
担架要宽,能让伤员睡在下面;绳子拴的要松,架子要有脚,放下使伤员不着地。
上坡头朝前,下坡脚朝前,保持伤员头部要高;头部中彩不能走快,快了摇动大头更痛;胸、腰、腹部中彩走快了容易吐,小走便不摇动。四肢中伤要走快,可减少伤痛,重伤要又快又稳,若弹片还存在肉里要走慢,不伤肉骨。
重伤员不可与他说话,保持安静,要善于从其动作上体察他的要求。轻伤多与说话,可以减轻他的痛苦。装备方面头部垫高,不宜伸出架沿,铺垫要软厚,多盖被子。
(三)团结友爱
担架队在出发的时候,阳城副队长王世清在中队长会议上号召大家团结友爱,他们用事实回答了这个要求。
在行军中,事务员杨小春帮助炊事员挑了一天行李,在宿营的时候,他总是帮助其他分队把菜一切都买上了。分队长刘雪刚,对自己分队的担架员真关心,把自己的被子给没有被子的盖,睡觉时自己睡冷处,半夜里还起来给大家盖被子,五中队附将维新宿营良狐村时,找好房子让队员住,自己却住在猪圈里。我们还可从这样一件小事去窥察他们的互助友爱精神是无微不至的;炊事员准方庆,在行军中看到担架员带的东西轻重不一,气力也不同,在做饭的时候先把带多的体力弱的粮食,用来做饭,减轻他们的负担。
(四)群众关系
他们是非常讲究群众关系的,因为他们认识到自己上前线是干什么的,他们唱着一个小调,其中有这样的词句:“共产党领导刚把身翻,蒋介石红了眼,复反“倒算”,天下农民本是一家人,阳城、翼城更是近邻,团结起来大家一条心,消灭了蒋军一齐翻身”。担架队住在翼城良狐村时,闾长鸣锣,让群众送柴火,担架员郭长虎住的这一家,家里没男人,他问女房东筛锣干什,他说:“村里叫送柴火,我们当下没有,怎么办?”郭长虎很慷慨的说:“那不怕,咱们伐的柴火可以替你交上。”他担一百四十斤柴火替房东送到村公所里去了。借用群众东西失损后都要进行赔偿,住房又打扫得干干净净,当地老百姓感动的说:“阳城老乡和八路军一样纪律。”
(五)担架组织
阳城担架队的最大特点是一种战斗组织,每个班有一个全付武装的民兵,可以掩护担架员接近火线抢救伤员,又可掩护伤员安全通过危险地带。他们的一般组织情况是三三制,每三付担架为一个班,三个班为一个中队,七个中队为一个区队,全县为一个大队。大队区队中队都有政府脱离生产的干部领导,每个区队带一个木匠,随时修理担架,每个中队有一个医生,一个宣传干事(小学教师),两个鞋匠,专为担架员钉鞋,每班有一个炊事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