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野鸭野藕富洪湖——蓝田股份公司科技兴农纪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1-10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野鸭野藕富洪湖
  ——蓝田股份公司科技兴农纪事
  李翰斌 田实课 蒋建科
  “四处野鸭和菱藕……”,洪湖岸边的蓝田股份公司顺着这歌词的思路,在“野鸭”和“菱藕”上大做文章,用科技破解了困扰农业发展三道难题,在一片乱坟岗上建起了雄伟的蓝田城,以骄人的业绩赢得“中国农业第一股”的赞誉。
  创业之初,瞿兆玉总经理就提出“以科技为依托,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的方针,每年拿出销售额的3%—5%作为科研和环境治理经费,1998年,科技对公司的贡献率达65%。
  董事长保田深有感触地说,蓝田在发展过程中曾遇到过三大难题,一是市场对安全食物的需求和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二是企业对土地规模效益的追求和农户对土地分散经营的矛盾,三是农业生产要同时面临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风险的挑战。
  蓝田公司充分利用洪湖的优势,分三个层次采取相应措施:一是按农业生态学原理对生产区的周边大环境进行调理,建立起区域的生态平衡;二是建立动物、植物生产饲养的完整生物链;三是在种植、饲养农副水产品时,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的要求操作。
  由于注重对农副水产品的科学种植饲养,加上取种时对“原始性、自然性”的严格要求,蓝田的农副产品都当之无愧地冠之于“野”字,如野莲汁、野藕汁、野生鱼、野生鸭、野蒿菜等。
  “野”字的效益是这样体现的:如蓝田生产的红心野鸭蛋,只相当于普通鸡蛋2/3大小,但售价却高出1/3,且畅销国外,供不应求。
  蓝田花费在湖周围环境改造上的巨大财力现已有了回报:水质明显改善,湖内鱼种已由90年代初的30余种增加到现在的80多种,接近50年代初的水平。
  农业企业要发展壮大,首先必须有相当数量的土地。蓝田公司通过摸索,用科技作纽带,找到了一种“市场+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他们向农户提供技术服务,为农户投入农业结构调整与改造的资金,然后用经济契约的形式按保护价收购农户产品,通过合同的形式,把农户的土地“固化”为向蓝田提供原料的土地资源,有效解决了两者之间的矛盾,为农民开辟了致富新门路。用信息技术手段,把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及科研、加工等环节有机联系起来。目前,蓝田公司已运用因特网和其他通信手段,实现了以市场为导向,农业产、供、销良性循环和市场近远期预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